2)第三四七章 天元逼并边角腾(七)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墨子说:“上古,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也就是说,墨家的义,虽然是同一个字,但是意义有时候完全不同。

  有时候,这义只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想法,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

  有时候,这义是特指“墨家”的义。

  义本身,是源自内心的一种想法,是解释世界的一种。

  我认为天下应该这样,那这就是一种广义的义。

  你认为天下应该那样,那也是一种广义的义。

  他认为天下应该是另一种,还是一种广义的义。

  但是,义的好坏标准是外在的、可衡量的。

  因为上古时候,一人一义,十人十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最终集结众义,选定了标准的“义”,以利天下。

  墨子本身“理性推断”的上古时代,就是混乱的、没有公共意志的、绝对自由的时代。

  由此产生了十人十义的效果,最终大家总结,得出了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契约,凝结为天下的道义,这就是“选天子”产生的原因。

  这就是适魔改的“公共意志”与墨家的“同义”之间如此契合的原因,因为本质上根本就是一回事。

  墨子又说“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

  换而言之,儒家的仲尼是义人啊,他是义的啊,他是有志于天下为芬、想要有利于天下的人,而且他很有能力……

  然而并没有卵用,天下“不必用”,没人用他的义,他的义也不能让天下人得利,所以不对。

  墨子不会攻讦孔子“不仁不义”,但是用了一个巨大跨度的逻辑论证,证明一件事——仲尼仁义,但是没意义。

  最后,墨子又用巨幅篇章,论证了一件事:

  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唯我墨家的义,可以使天下百姓交相得利。

  所以,只有我墨家的义,是有意义的、应该成为众人统一的义,别的学说的仁义你们自己在心里面玩去吧。

  重要的,不是解释天下,而是行之有效的改变天下。

  也所以,墨子长篇论证之后,牛哄哄地宣告天下:“墨家的义足够用了!舍弃我的学说、主张而另外思虑,这就象放弃收获而去拾别人遗留的谷穗一样。用别人的言论否定我的言论,这就象用鸡蛋去碰石头一样。用尽天下的鸡蛋,石头还是这个样子,并不能毁坏它。”

  往大了说,这个验证是否是利于天下的义的标准,是能否做到最终的“兼相爱、交相利”。

  往小了说,这个验证“义”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实践必要的标准,就是那墨家三表。

  “天下贫则从事富之乎?”

  “人民寡则从事众之乎?”

  “众而乱则从事治之乎?”

  是不是有意义的义,就看能够做到天下贫穷就让天下富足?人民稀少则让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