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四七章 天元逼并边角腾(七)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民增加?人多了混乱就让天下大治吗?

  这才是有意义的、可以行之有效改变天下的“义”。

  若连这个标准都做不到,你的仁义也就没意义。没有意义的仁义,对自己的修养是有用的,但是对于天下是没用的。

  因而墨子从不说儒生不仁义,而是直接说儒生不能利天下。

  这是釜底抽薪的辩术,以至于此时天下的儒生落入了墨翟的陷阱。

  整天空谈仁义,却忘了仲尼开创儒学的目的,那个身高九尺的壮汉最终还是为了“志以天下为芬”。

  这也是仲尼去世后,墨子以一人之力,力压儒家六派,一直压到他死后、墨家因孟胜小义死于阳城、墨家三分稷下学宫建立之后,儒家才堪堪抬头成为天下显学的原因。

  甚至过程中,六派之一的、讲究“脸上不露出屈服顺从的表情,眼里不显出怯懦逃避的神色;自己错了,即使对奴仆也要避让;自己做得对,即使对于诸侯也敢于抗争”的漆雕开之儒,很多弟子跑到了墨家,被墨家分化吸收。

  适和高孙子争辩的根源,其实还是源于时代。

  因为一字多意,此时的词汇量太少,以至于墨子的精髓之说佶屈聱牙,很多词并非是此时天下通用的概念,而是墨子自己赋予的定义。

  墨子借用了仁,但却改了仁的意思,可很多墨者很难理解墨子的本意,又对天下主流的想法习以为常,产生了种种混乱。

  这就好比墨子说了句“你妈是小姐”,可他身边的弟子对于小姐的定义还是很美好的,这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分歧。

  这也不能怪弟子。

  实在是墨子的想法过于超前。

  诸如光沿直线传播、影不徙、镜面反射八原理、小孔成像、宇宙时空不可分割性、圆的几何学定义、线段与点、杠杆原理和斜面力分解、选天子、上古混乱自由而同义成国家、行墙星堡增加守军展开面这些东西……本就不该是这时候该出现的。

  墨子太过毒舌,在解释“仁”的时候,即便把仁的意义改为单纯的“爱”,却依旧不忘挖苦天下的王公贵族,说他们“爱民”,就像是人“爱马”一样。

  这种爱,爱的是马可以拉车、耕地、吃肉、打仗,却不是爱自己的那种爱。

  这也是高孙子认为适“不仁”的重要原因。

  很明显,高孙子也能看出来,适很“爱”那些被驱赶的佣耕者。

  可这种爱,在高孙子看来,分明就是人爱马的那种爱。

  适必须要绕开这个圈,而且不能比烂。

  绝对不能说:我就不够仁了,其余人也不仁,但是我义。而且我可以达成“三表之义”,所以终究我的办法还是比别人好。

  要这么说,胜则胜矣,可适觉得若这么说,自己这辈子,恐怕都别想染指巨子之位。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