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效仿文圣七十二贤_这个御史能处,有事他真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琰捏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

  受到知行合一的影响,他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决定实行。

  王琰将一页白纸小心的在桌案上摊开,以镇纸压住。

  取出一支毛笔,刚要落墨写下这段日子从李青那里传来的学问、道理,突然想到他并没有给这本巨著想好一个书名。

  放下毛笔,王琰道:

  “书名必须慎之又慎,不能轻易取一书名,玷污先生之学问道理。”

  他坐在桌案前,苦思冥想许久,终究还是没能想出来一个恰当的、合适的书名。

  “书名之事,暂且放在一旁。我先将先生所言道理记录下来,日后再请先生亲自取名。”

  王琰重新提笔,以殿试文体,一笔一划极其认真仔细的写着:

  王琰见李子。王琰曰:“吾自幼读圣贤书,已十五年矣。今多有迷惘,恐悖圣道,望夫子解惑。”

  李子曰:“吾有一言相赠,知行合一致良知。”

  李子问曰:“汝可知其真意?”

  王琰对曰:“朱子曾言,知先后行。”

  李子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知行本为一体。”

  王琰曰:“何谓知行合一?”

  李子曰:“知为行之始,行乃知之成。汝此前迷惘,源于知而不行。”

  王琰曰:“何谓致良知?”

  李子曰:“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摒弃不善之念,胸中不存一念不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王琰闻之,豁然开朗。

  李子曰:“孺子可教也”

  开篇写完,王琰一遍不满意,便一遍遍修改。

  一篇知行合一致良知,仅两百余字,他足足写了两个时辰之久,并乐在其中。

  终于,最后改到满意为止,王琰才小心翼翼的吹干墨迹,视若珍宝的将其收了起来。

  一篇写完,王琰越加迫切,马不停蹄的开始了第二篇。

  “老师的学问,以知行合一为根,以义为基。第二篇当写义!”

  闭目凝神半晌,王琰在脑海中打好了腹稿,才缓缓落笔。

  李子衣锦还乡,惊闻好友蒙冤入狱,遂问同窗。

  同窗曰:“贼子势大,只手遮天不可抗。”

  李子曰:“虽千万人吾往矣。”

  同窗又曰:“为前途计,勿往。”

  李子对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孔曰成仁,李曰取义。

  为其义尽,所以仁至。

  王琰落笔如飞,随着他不断书写,自身对义的感悟也原来越深。

  “呼~”

  王琰轻轻的呼出一口浊气。

  看着手中这两篇整理出来的李青言论,感到无比满足。

  “古有七十二贤编撰论语,今后学末进王琰效仿之。”

  “先生之言论,需传播天下,让世人皆知先生之学问之道理。我王家在大周各地亦有些书铺,如今可直接利用起来。”

  “不够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散值之后,立刻回府请祖父和父亲携礼登门拜师!”

  ——

  ——

  PS:兄弟萌,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