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六章 陆明创业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急。你抽空去学校门口跟公园转转,挣个生活费不成问题吧。你要是多拉几个人去教,你抽成,那挣得更多。连广告都不用,校徽就是广告。”

  “好,好吧。我试试。”

  ……

  曾军那事还没消停,陆明突然又找了过来。

  “小徐,你过来,我跟你说个事。”

  两人来到路边,陆明抽出一根烟,点着了。他的状态看起来不大好,有明显的眼圈,整个人看起来很疲倦。

  “我打算停薪留职,以后仰望杂志跟我们所的科普版块,得别人接手了。”陆明说道。

  “停薪留职?为什么,您不会要创业开公司吧?”徐柠惊讶道。

  “对。”陆明点点头。

  好吧,徐柠表示一点也不奇怪。计算机所停薪留职创业的,可不止一个联相。

  中关村这会最有名的科技人员停职创业的榜样是陈淳先,最知名的公司则是“两通两海”,全部是今年才从科研单位走出来的科研人员。

  不过,让一群年纪平均三四十岁,几乎没接触过市场的科研人员去创业,不用想都知道多不靠谱。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商业天赋,开拓市场什么的更不擅长。

  到了后来,基本都没什么大作为,只有一个联相成了。

  “您开公司,打算做什么?”徐柠问道。

  陆明有些为难,半晌才说道:“我看有卖电子表的,我也打算卖这个。”

  “……”

  徐柠真的很想问一句,真不是开玩笑?您一个搞科研的,开公司,就为了摆摊卖电子表?

  “说实话,我其实还没想好做什么。但现在也顾不得了,别管做什么,只要能赚着钱都成。”陆明有些无奈道。

  实在没办法,单位的情况现在很困难,经费少,要养的人却太多。只一个计算机所,你猜有多少人?一千多人。

  人那么多,是因为之前需要那么多人,但现在很多项目已经撤了,经费自然跟着减少。单位只能鼓励大家自己创业,不然实在发不出工资了。

  这些出来创业的,单位都会拨一份启动资金。但问题是,跟陆明一块出来的还有十几个同事要养,压力巨大。

  “陆老师,我有个提议,您最好还是别离了本行。现在国外有的计算机公司不是在国内有分公司吗?比如IBM,您可以去接触一下,没准能谈成一些合作呢?”徐柠说道。

  “哎?”陆明眼前一亮。对啊,他以前在国外待过,这也是优势啊。

  他心情有些激动,匆匆说了几句,就赶忙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徐柠站在那,却是心绪难平。

  一个不得不认清的现实是,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技术水平正在止步不前,甚至是倒退。像陆明这样的科技人员,大多正在拿着极微薄的收入做着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试着经商创业的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只能忍受。

  不管是光刻机,还是别的芯片生产设备,以及其他的很多技术研发,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没人再顾得上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更顾不上几十年后会不会在技术上被卡脖子。

  可仅仅两三年前,徐柠在听陆明的讲座时,大家的骄傲还历历在目啊。

  徐柠确信,自己是应该做点什么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