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九章 典礼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重点在研究,硕博才是招生的重点,学生尽可能的少而优。

  一边走,一边参观,他们很快就到了地方。

  学校的建成典礼在图书馆前举行,这里也是学校最后建成的建筑。

  很多人已经在三三两两的聚一块聊天了,徐柠大部分都不认识,但都过去一一握手寒暄。

  对徐柠,大部分人同样也不认识,但一介绍,又都熟悉的很了。这位可掌握着学校的钱袋子,当然得热情一些。

  有等了不久,人总算到齐了,陆明也匆匆回来。然后就是剪彩,讲话。

  陆明作为校长先讲。他拿着稿子,讲的还是那一套,不外乎大家共同努力,建设好学校一类的。

  接着是几位教育部门的领导,一直到最后,徐柠才走上了台。

  他没拿稿子,毕竟也不算什么重大活动,随便讲几句就好了。

  接过话筒,徐柠向大家挥挥手,道:“首先,感谢大家的到来。其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台下响起礼貌的掌声。

  “怎么办好一所大学,你们都是行家,比我懂得多,我也就不班门弄斧了。不过,如果说到高校怎么跟企业对接,怎么把科研跟产业联系起来,我的经验显然更多一些。

  大家也都知道,我们国家近些年的科研经费不多,产出当然也不多。不过呢,我想请大家换个思路,怎么自力更生?我的答案是,科研还要跟产业界紧密联系。一项成果做出来,不能发几篇论文,得个奖就结束了,花了经费做出来的东西不能是没用的,还要能变成实际的应用。

  这一点,美国显然是榜样,他们的很多技术都是高校先做出来,然后跟企业合作完成商业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大学也能获得大量收益,从而支撑着进一步的科研投入。

  为什么他们能这样做?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私立大学的灵活性,以市场为导向,而且有生存的压力。我们不一样,很多大学在办企业,但经费多数还要指着拨款。如果是做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那我们这样的高校体制也许更适合,但如果面向市场,那就不得不重新适应。

  而联合理工大学,就是一次尝试,怎么把高校跟市场联系起来,不能闭门造车,要用实验室里的东西创造收入,变成继续科研的资金。所以,在这一开始就应该确定一个宗旨,科研要摒弃那些无意义的部分,要做就做有创新性的,有实际价值的。尤其是在申请科研项目时,必须严格掌控,这是要起导向作用的。”

  徐柠不紧不慢的说了半个小时,台下众人听的倒也觉得新鲜,很多问题大家其实都隐约能感觉到,现在让徐柠一说就立刻清楚起来。

  国内的高校跟科研机构运作是学习的苏联,是大团队的研发,是很多部门聚集在一块,本质上是为了集中力量攻克大型研发项目,所以后来能够在超算跟国防等重点项目上快速追赶西方。

  而西方的科研是分散式,一个个的小的研究团队,各自做一个小的项目,需要的时候很多小团队聚一块,不需要的时候各做各的。

  这样的好处是全面不会有短板,但坏处是难以集中力量。这也是在一些明明西方领先很多年的领域,为什么会被国内迅速赶超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是重点攻克,一个是全面开花。

  当然,在探索前沿科学的情况下,显然是那种小团队更适合一些。因为西方的前面没有追赶的目标,他们只能广撒网,以增加探索到新发现的机会。

  但是,这种历史惯性造成的影响是很难改变的,就会带来一些问题。西方某方面的科技如果落后了呢,就很难再集中力量追赶回来,也没有那个动力。而国内如果某方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怎么探索基础科研的未知领域同样是个大问题。

  很难说不同模式的好坏,但确实是各自适应现阶段发展情况的科研模式。但是,世界是变化的,国内总有一天要追赶到先进水平,那就必须学会自己创新探索。

  而征途公司明显走得太快了,他们从现在就得重视对前沿技术的研究。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