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章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力说道。

  “到时候都什么企业过去?”徐柠问道。

  “那不一定,有国营单位,但大部分应该是私营企业。”

  “行业呢?不能都是计算机行业吧,我们公司现在业务很广,其它行业的企业也可以搬过去。”

  “你们公司还有别的业务?”

  “多了。很多都是研发时的副产品,我们生产半导体设备,顺便把精密加工、光学设备,还有材料都发展了一些,现在正打算再拓展一下业务线呢。”

  工业上的事,很多技术都是重叠互通的,比如他们把光刻机上的镜片做出来了,然后就突然发现自己能造相机了。

  杨力想了想,还是摇头道:“算了,这事你还是自己反映去吧,我是管不了那么多的。”

  ……

  徐直远大年初六就回去了,他还得上班。周秀芝则是留在这边,她已经办理了停薪留职。

  公司这边也开始复工了,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

  刚复工没几天,徐柠果然接到了会议邀请,让他去参加一个会议,讨论的正是在顺意建设科技开发区的事。

  徐柠特意让公司攥写了一份可行性报告,整理成了好几万字的册子,然后带着公司几个高层一块去了。

  徐柠是带着意见去的,比如他一直设想的跟京城的高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推动高校的研发项目市场化。趁这个机会,高校可以在顺意设立办事处,跟企业增加沟通,把高校的科研资源跟企业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再比如,增加当地的商品房供应,让人能安居下来。以及对学校医院,还有各种公共服务做一些资源倾斜。

  总而言之,还是要资源。

  会议开完,接着是讨论研究阶段,事情定下来还得等一段。不过想来是问题不大,毕竟徐柠他们提供的方案是有相当的可行性的。

  一开年,国际上又不安稳,立陶宛真的独立了,然后东西德开始讨论合并的详细事宜。

  这是一连串连锁反应的开始,第一块多米诺牌已经倒下,再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徐柠心里跟着紧迫起来,他这边还没准备好呢!

  航空公司刚搭起来架子,买了三架大型货运飞机,正在熟悉业务。

  航运公司则是收购了一家小航运公司,有七八条货轮,这个倒是简单,只需要换一下管理层就好了。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公司没人熟悉那边的情况啊。

  他现在正在尝试往那边拓展公司业务,然后雇佣一些当地人,先把信息渠道打通了再说。

  李维突然打来了电话,说起了日本那边的投资情况。

  “我这边有个好消息,前几天刚收购了几家日本公司。还挖了一些技术专家,你那边能安置吗?”

  “都什么行业的?”

  “企业有做农业机械的,还有个做家电的。技术专家有机器人行业的,有通讯设备行业的,还有研究电池的,反正都是照你说的找的。半导体跟机床行业的技术人员人家捂的紧,实在是招不来。”

  “好吧,这也挺不错了。”徐柠倒没什么好说的。机器人跟电池这些都是新事物,没人重视,挖人也就容易些,像半导体跟机床,那都是人家的看家本事,人才护的紧。

  “你那边先等等,我这边研究一下怎么接收。”徐柠说道。

  “好。”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