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 柏林_盛夏198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饭,两人聊了一会,徐柠就很快离开了。

  ……

  回到京城时,又是个阴雨天,徐柠只觉得有些闹心,好几次出远门都是这样的情况。

  雨下的不大,但风特别大,徐柠穿的衣服不多,站在那直打寒颤。赶紧往公司那边打了个电话,不久,彭良才就开车赶到了。

  坐上车,徐柠催促着赶紧回去。这天气,变得太快了,就在一周前还是二十多度呢,这会白天气温都快到十度了。

  回来之后,徐柠很快就恢复了工作状态,处理这段时间积攒的工作。不过说实话也没多少,两天就忙的差不多了,倒不是公司真的没那么多事了,而是流程化,专业化的结果。他不在,那很多工作就会由集体讨论决定,只需要徐柠回来后报备一下。

  真要对比的话,就像填空题跟选择题的区别,徐柠现在面对的就是选择题,而且是有参考答案的选择题。

  一项决策,首先要公开讨论,然后有人研究方案,有人验证分析,有人陈明利弊,徐柠要做的不过是决定同意还是不同意。

  而且,这还是一些重大决策,像很多小的决策权已经转移到了中高管理层。

  当然,徐柠也不可能只把工作丢给下属就算了,权力分散,必然要伴随着更严密的监督。而徐柠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把握公司方向,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或者说生态,尽量发挥所有人的潜力。

  到了十一月,欧洲传来了一个大新闻,柏林墙倒了。

  全世界的报纸都在连篇累牍的报道此事,这事其实早有征兆,毕竟东欧那边已经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动荡了。

  柏林墙的倒塌,让被隔开的东西德民众团聚,实质意义很大,象征意义更大。尤其是对东欧各国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风向标,所有人都明白,苏联已经衰落到镇不住场子了。

  不过,就算最乐观的人,也不会意识到仅仅一年后局势会发展到哪个地步,更不会想到苏联这个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大厦倒塌会多么的轻易。

  徐柠突然意识到,他也许该做些准备的。

  当然,他对投机赚钱没兴趣,但对苏联那庞大的技术遗产相当重视。

  徐柠又向李维打了个电话,让他立刻在港城注册一家航空货运公司,不为别的,就为了到时候往回拉东西方便。

  “徐总,飞机可不便宜。真的要做航空货运?”李维显得很踌躇。

  这可不是一笔小投资,一架飞机动不动过几千万过亿,而且,公司现在的业务完全不需要买飞机啊。再说了,航空货运貌似不怎么赚钱吧?

  “这你就别多问了,两年之内,必须能够实现运营,你找人去做一下市场调研。……对了,还有飞机驾驶员,大部分要从国内选。”

  “好的。”

  “对了,还有海运,你在欧洲再注册一家船舶运输公司,还是一样的情况,尽快实现运营。”

  “徐总,我多问一句啊,你买这些做什么?公司要开辟新业务了吗?”

  “别问那么多,照做就是了。”

  “好吧。我知道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