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弑君之最_悠悠南北朝·三国归隋的统一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一件事与赵贵、独孤信事件有关,赵贵谋反被诛,牵连逮捕了大批西魏的元氏宗族。明帝颁布诏书,为所有被收为官奴的元氏子女平反,恢复他们的自由身。此举表面上是在赦免元氏宗族,实际上却是在用行动表达对宇文护镇压赵贵、独孤信的不满。

  推立宇文毓做天王,起初就是宇文护提出来的,原因有二:一来宇文觉被废后,依照长幼之序,宇文毓是第一继承人,宇文护自己的根基不够,还没那么大的胆子直接上台领导;二来宇文毓的仁厚,换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柔弱,作为傀儡是再合适不过的品性。

  第二件事则是立后的风波。我们说过,明帝的正妃是独孤信的长女,两人感情很深。明帝要立独孤氏为王后,却遇到了宇文护的阻挠。独孤信死于宇文护之手,宇文护做贼心虚,不愿意看到独孤信的女儿母仪天下,将来不利于己,于是竭力反对。明帝坚决不让步,与宇文护抗争了几个月,并拉拢了多数朝臣,终于将独孤氏扶上了册封大典。(可惜的是,独孤王后只在杀父仇人的阴影下生活了两个月,就郁郁而终,没能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美丽的记录。有人猜测,此事的背后也有宇文护的黑手。)

  明帝具有如此深的汉化程度,他当然懂得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仁。他治理岐州半年多,实行了不少体恤老百姓的政策,得到了大量的支持。做天王后,他在诏书中开诚布公地阐释他的治国理念:“帝王之道,以宽仁为大。”凡是在前朝犯了轻罪而被重判,或者因为他人之罪而受牵连的,一律给予纠正;对于因战争被虏为奴的,也全部释放。

  身经百战的六军成序列地组成阵形,各色旌旗迎风飘扬。少壮英俊的大周天王,戎装甲胄,乘骏马,按宝剑,在初升的阳光之下,是何等的威武?将士们见到此情此景,岂能不群情激荡,山呼万岁?

  可以说,作为一名接班人,明帝宇文毓要比弟弟宇文觉和堂兄宇文护都要合格得多。可是现实情况是,他身为一名成年的君主,却还要处处受制于宇文护这个权术一流、治国二流的半吊子,实在让人难以容忍。

  玉烛调秋气,金舆历旧宫。

  还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

  霜潭渍晚菊,寒井落疏桐。

  举杯延故老,令闻歌大风。

  明帝是君子,宇文护却是小人,玩惯了阴谋。他将兵权视为权势甚至生命的最终保障,而不相信什么仁者无敌。在他的世界里,有兵权就有一切,没有兵权就是任人宰割、死路一条。明帝竟然不断干涉军事任免,一下子触及了宇文护的政治底线。

  关于北周武帝,待我们交代了南陈和北齐的事,再详细说。

  明帝的群众基础太好,宇文护没有可能像废掉宇文觉那样废掉明帝,只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