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入冬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覆亡。

  或许还要更早,比如在宋国决定攻打滕国,而滕国既不愿臣服宋国,又无法从齐国那边请来援军的时候。

  而他蒙仲,充其量只是用自己的眼睛见证了这场战争而已,根本不算是什么关键人物。

  十月中旬前后,宋军进驻滕城的城郭,试图将这座城池打造成宋国攻略薛邑的桥头堡。

  在此期间,惠盎代替宋王偃出面安抚滕人,希望能淡化宋滕两国的仇恨,至于蒙仲,已升任「卒长」的他,每日所要做的,便是乘坐着战车,一边观阅着孟子赠予他的《孟子》,一边带着率下的王师士卒在城外巡逻。

  在他巡逻的当下,曾遇到不少试图逃离的滕人,每每都是拖家带口,而对此,蒙仲总是视而不见,任其逃亡。

  『嗜杀的君主,注定无法得到平民的信赖。』

  亲眼看到那些滕国平民对于宋国军队的恐惧与憎恨,蒙仲就越发觉得孟子的“仁政”主张的正确性。

  他觉得孟子是正确的:在普天下的君主都嗜好杀人的当下,倘若忽然有一位君主不嗜好杀人,自然而然能得到平民的信赖与拥护。

  由此可以引申一种可称之为“仁战”的策略:敌人对待民众残忍,我方就对待民众越仁慈;敌人对待民众越刻薄,我方就要对待民众越宽容。

  长此以往,那些无辜的平民有了对比,就会有大量的平民来投奔我方,哪怕敌国的平民。

  蒙仲将自己的心得写在一块布上,命人前往邹国,送到孟子手中,希望后者能点评指点一番。

  十月十一日,在蒙仲手下担任「两司马」的蒙虎,偷偷告诉蒙仲一件事,即昨日又有几名滕人因为袭击宋军士卒而遭处死,并且,这几名“犯人”的尸体还被游街示众,但凡抓到与其相关联的滕人,皆一并被宋军处死。

  听了这些,蒙仲唏嘘不已。

  他认为,这就是宋王偃施行不义的战争所带来的恶果:尽管攻取了滕国,却无法征服滕人的心,除非滕人个个窝囊,否则,似这种报复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杜绝。

  心有所感的蒙仲,再次将所见所闻写在了布上,命人送到邹国的孟子手中。

  十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孟子前后给蒙仲写了两封回信。

  第一封回信,即是对蒙仲所感悟的“仁战”的思想,孟子对此大加赞赏,并且孟子在信中写道,昔日商汤灭夏、周武灭商,两者都是“以弱小挑战强大”,但为何最终都能取胜胜利?就在于天下人的支持——这即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思想。

  并且,孟子还在信中告诉蒙仲,滕国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滕国国小,倘若滕国也能像宋国这般强大,宋国还能覆亡滕国么?这是断无可能的!

  蒙仲仔细想了想,觉得孟子的话很正确。

  因为他想起两年前,也就是他兄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