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9章:两极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向后者请教强国之策。

  而颇有些出乎赵王何意料的是,赵奢明明是燕国的大将,曾经担任燕国的上谷守,但赵奢对于‘强国之策’的解释,却并非是创建强有力的军队,而是将税收视为重中之重。

  对此,赵奢还曾将他曾经在燕国的事迹举例:“……臣当年在燕国时,正值燕国百废待兴之时,是故即便北方时常有胡人入侵边境,但燕国始终处于被动,论及其中缘由,无非只是燕国在覆国之后,国力衰弱,无钱粮供养军队。……君上且观天下各国,虽然殷富的国家未必有强盛的军队,但贫穷的弱国,则绝对不会有强盛的军队,即便一时有,亦不能长久。……国家殷富,赋税稳定,国库便充盈,便有能力创建军队,甚至用赏罚激励军卒,是故,赋税之重,乃国家根本,万万不可忽视。”

  不得不说,赵王何以往对于‘国家强盛’的概念,仅局限于‘精兵猛将’,赵奢这个观点,确实是让他受益匪浅。

  而在此基础上,赵奢提出了他‘公平赋税’的理念。

  这里所说的‘公平赋税’,其实主要针对的就是赵国的贵族阶级——鉴于当年赵主父‘胡服骑射’改革的不完善,赵国只在军政上实施了改革,但国内的旧贵族势力,依旧享有着特权,且贵族们对此已习以为常。

  比如赵王何的亲弟弟平原君赵胜,他的家人就认为他们享受这份特权,可以不遵守国家颁布的法令,不需要缴纳税收。

  这即是不公平的赋税,贵族所享受的特权,既损害了赵国的利益,也损害了法令的威信。

  当然,平原君赵胜并非是不明事理的人,在经过赵奢的剖析后,作为赵王何的弟弟,赵胜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犯下了错误,但赵国享受这种特权的贵族,就仅仅只有平原君赵胜么?

  当然不是!

  而赵奢返回赵国想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推行公平的赋税,迫使国内那些以往不遵纪守法的贵族必须遵守法令,如此一来,国库就能更加充盈,国家也能有更多的钱粮拿去养活军队,这便是赵奢对赵王何提出的强国之策。

  对于赵奢的这个观点,赵王何深以为然,他当然知道他父王赵主父当年的‘胡服骑射’改革其实并不完善,但考虑到做成这件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因此他虽接受了赵奢的主张,但并未大刀阔斧地施行改革,免得引起国内旧贵族势力的反弹。

  终归,赵何并非他父王赵雍,相比较赵主父的魄力,赵王何更加谨慎。

  简而言之,正是因为赵奢的这项主张,赵王何对赵奢已愈发看重,是故今日叫肥幼请来赵奢,想听听后者的意见。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召见赵奢时,赵王何的第一句询问,便将赵奢吓了一跳:“卿可有把握抵御蒙卿?”

  “蒙卿?蒙仲?”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