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7章:边境摩擦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一月初,就当蒙仲等人在郑县、阴晋一带与秦国作持久的谈判时,在魏国南面边境的方城,担任假守之职的蒙遂则收到了两则有关于“边市闹事”的消息。

  这里所说的边市,指的便是阳关南面约三十余里处的象禾。

  象禾,又名象禾关,坐落于象河北岸,当年这里属于缯国的国土,缯国在这里修筑了一座关隘,那时又叫做“缯关”。

  后来,楚国为了抵挡外敌修建了楚长城,将象禾并作楚方城的一部分,但在垂沙之战后,作为楚方城核心的宛城被齐魏韩三国联军联军所攻破,楚方城的战略意义也因此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待“魏秦宛方之战”后,方城与楚国皆默认象河作为两地的分界,北部归魏国辖下的方城郡,而南部则归楚国,双方井水不犯河水。

  但随着方城郡的逐渐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楚人尝试穿过阳关、前往叶邑做生意,将叶邑的一些货物运往楚国腹地乃至楚郢售卖,从阳关至象禾的这段商路,也渐渐变得热闹起来。

  得知这个状况后,便有象禾的驻守将领在当地增设了关税,从中获利。

  蒙遂很早就听说了象禾增设税收的消息,认为此举会对叶邑的吸引外来商贾产生负面效果,但考量到象禾属于楚国的土地,而蒙仲、屈原等人又打算日后联楚抗秦,蒙遂最终默许了这件事。

  方城的默许,使得象禾收取关税变成了既定事实,好在对面的楚军也并非那种竭泽而渔的蠢材,相反,在当地驻守楚军的默许与支持下,象禾很快就发展成了一个小规模的边市,大批的楚国商贾从荆地收集可交易的货物,然后集中运往叶邑。

  甚至于,这些商人偶尔也会受当地军队的托付,向叶邑收购粮草等物。

  得知楚国缺粮,当时蒙遂动了心思,要知道方城郡当初为了建设以及其他种种,欠下了不少钱,而方城作为一座完全军事化的边境军屯田城池,粮草当然不缺的,缺的只是钱,因此蒙遂权衡许久后,从蒙邑子弟中选了几个人,代替方城前往象禾兜售粮草。

  既然要兜售大批粮草,方城必然要在象禾驻军,在经过与象禾楚军的交涉后,对方同意方城派一支约三百人左右的军队前往象禾,守卫所属方城的粮仓与粮店。

  自那以后,方城与象禾便在私底下交易粮草、皮毛、兽皮等物,期间蒙遂用贩卖粮草的钱偿还此前欠下的债务,同时也不忘向韩国、甚至是向楚国订购刀剑、盾牌、箭矢等物,渐渐地,象禾就成为了方城与楚国的边市,虽不被魏国或楚国认可,但就连双方的军队,也在这里做私下的交易。

  本来,双方相处地还算不错,但昨晚蒙遂忽然得到消息,说象禾那边有一伙楚人与他方城的驻军发生了冲突。

  这份消息,是驻扎在象禾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