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3章:义渠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完描述后,窦兴当即就回答道:“郾城君,此乃义渠国的骑兵。”

  “义渠国?隐约好似听说过……”蒙仲摸了摸下巴回忆道。

  见蒙仲似乎并不是很清楚义渠国的事,窦兴与魏青二将也不感到奇怪,别说蒙仲是宋人出身,接触草原异族的机会少——哪怕蒙仲曾在赵国居住过一段时间,他所接触的,也只是被中原文化所同化的那些异族人。

  比如,白狄族出身的前赵国国相肥义,楼烦出身的楼缓,匈奴出身的仇赫,等等等等。

  但窦兴、魏青二人作为魏国的老将,他们却知道义渠国一些事。

  义渠,相传是商国前西方羌族的一支,他们最初于周王室的前身——姬姓部落常发生战乱,直到因为北方狄人的关系,姬姓部落南迁至岐山。

  商国末期,纣王败德,西伯侯姬昌想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便听取姜太公的建议,拉拢商国治下大大小小数百诸侯部落,因为距离关系,义渠成为周国拉拢的最早那批诸侯部落。

  从那时起,义渠与周国的关系便逐渐亲密起来,且那时义渠亦通过周国学习中原文化。

  周武王灭商之后,义渠首先臣服周国,得到诸侯身份,成为周国治下的数百诸侯之一,直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一笑而戏耍前来诸侯,才有了后来犬戎叛周、兵破镐京而天下诸侯不救,导致周国几乎灭国。

  而义渠也正是在这段时间,宣布脱离周王室的统治,效仿中原建立国家。

  随后,为了趁周国影响力衰弱而加紧壮大,义渠开始了漫长的对外征战,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义渠与同样抱有这个目的的秦国对上了,双方为了扩充领土、强大自身,而展开了漫长的对立与征战。

  “原来如此。”

  听窦兴讲述完有关于义渠的来历,蒙仲这才恍然大悟。

  恍然大悟之余,他惊讶地问窦兴道:“窦司马为何知晓的这般清楚?”

  听到这话,窦兴故作不高兴地说道:“难道在郾城君眼里,窦某便是不好读书的莽夫么?”

  结果话刚说完,他自己也笑了起来。

  也是,窦兴素来嗜酒好武,空闲大多都用来喝酒了,看他满脸胡渣的粗狂面容,就不像是那种能静下心来翻阅古籍的人。

  在旁,魏青笑着向蒙仲道出了原因:“是因为犀首。”

  古时以‘犀’指代强大,如犀兵、犀卒、犀军,因此顾名思义,犀首之职其实就是指代魏国的大司马,但因为曾经担任过犀首的公孙衍名气实在太大,以至于世人普遍认为犀首指的就是公孙衍,但事实上并不是。

  同理,犀武这个称号,或者说官职,它在魏国指的是犀首指定的副职,并且是需要负责在战场前线作战的大将。

  打个比方来说,如今的蒙仲,其实就有足够的资格被称为犀武。

  但跟公孙衍差不多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