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6章:屈原(二)【二合一】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几万户的邑民,而且商贸极为流通,赵人与齐人,足不出邯郸、临淄,便可买到天下其他地方的特产,可谓是非常繁荣。

  然而眼前这名年轻人,却夸口要将叶邑治理成像邯郸、临淄那般的大城邑?

  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屈原实在不知该评价什么。

  可能是注意到了屈原古怪的表情,向缭笑着问道:“先生莫非认为叶邑日后终不能够比肩邯郸、临淄么?”

  屈原是一个很严谨的人,闻言摇头说道:“在下不做评价。”

  见此,向缭亦不在意,笑着说道:“或许先生并不看好,但在我等看来,叶邑却颇有潜力,首先它是连接宛地与魏韩两国的要道,若在此地设市集,便能吸引魏、韩、楚三国的商贾;再者,叶邑一带宽敞广阔,有大量的土地可以垦种;更要紧的是,此地有南北两侧的群山可以作为天然庇护,只要扼守两端,便可不惧外敌、贼寇袭掠……”

  『……吸引我楚国的商贾?』

  其实向缭说了那么多,屈原大多都没有在意,但唯独这句,他却上了心。

  据他感觉,似方城、叶邑这批人,对他楚国并没有什么恶感。

  而此时,向缭也已经结束了他对叶邑的美好预测,舔舔嘴唇意犹未尽地说道:“不过那也是日后的事了,为了日后,我等今日需更加努力,加紧治理这座城邑。”

  屈原没有说话,只是随意地点点头附和着。

  在跟着向缭重新规划叶邑城内街道、房屋的时候,屈原发现了一桩很奇怪的事。

  那就是向缭规划叶邑城内民户的制度,酷似他楚国的制度,比如五家为伍,十伍为里等等。

  倒也不是说这种对户籍的编制,如今依旧时他楚国独有,但不可否认,这种制度正是他楚国发明的,继而被秦国以及其他国家学习效仿,屈原感到奇怪的,是这位年轻邑丞对于他楚国户制的熟悉,仿佛信手拈来。

  要知道,似这种一国的户制,跟一国的政令一样,都是不会写成书的,除非有人刻意搜集网罗。

  而眼前这位向邑丞,看起来最多不超过二十岁,对方从哪学到他楚国的户制?

  想来想去,屈原还是想不明白,遂忍不住问道:“向邑丞,贵家族有先人在我楚国任职么?”

  向缭闻言笑着反问道:“不曾!……屈先生因何这么问?”

  “在下见向邑丞对我楚国的户制颇为熟悉……”

  “哦。”向缭恍然大悟,旋即笑着解释道:“屈先生误会了,此非是楚国的户制,而是鹖冠子的「天曲日术」。”

  “鹖冠子?”屈原吃了一惊。

  别看当年蒙仲初到赵国时,不知鹖冠子的名气,可事实上,鹖冠子在楚国是相当出名的,就好比宋国的庄周,是楚民人人敬仰的“野贤”。

  当年屈原为楚怀王主持变法时,亦听说他楚地有一位在野的大贤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