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名家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体的人着急了,也来请邓析出主意。

  邓析又对他说:你放心,富人家属除了向你买,再无别处可以买回尸体了。

  这则典故,形象地表述了邓析的一个重要思想——“两可说”。

  在正统观点看来,这是一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诡辩论,简单地说,就是模棱两可、混淆是非的理论。

  但就「买尸」这则典故来将,邓析他对“得尸者”与“赎尸者”所讲述的话,实际上都是正确的,作为中立者,他没有立场,也没有理由为其中任何一方说话。

  所以说,「两可说」并非诡辩,其实是一种朴素的辩证观念。

  而除了帮人诉讼外,邓析亦自己编了一部刑书,载于竹简上,后人称为「竹刑」。

  后来,执政郑国的权臣「郑驷歂」——即驷氏子弟,他叫人杀掉邓析,但却取用了邓析所著这部竹刑作为郑国的新法。

  再说惠子。

  惠子,即庄子的挚友惠施,与邓析不同的是,惠施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成为了魏国的国相,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者与支持者。

  他最大的成就,即让魏国与齐国“互尊为王”,结成联盟,然后又将另外一个强国楚国亦拉到这个联盟中,结成「齐楚魏」三国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而私底下呢,惠子又让魏惠王暗中派遣贿赂「公孙衍」——即后来继惠子之后,「合纵抗秦」的第二代领袖人物。

  公孙衍亦是魏人,在秦惠君五年时,被秦国任命为「大良造」,且积极谋划攻打魏国。

  秦惠君,即是杀掉商鞅的秦君。【PS:秦惠文君,即秦惠文王嬴驷,当时秦国他还未称王,是故称秦君。】

  在收到魏国的贿赂后,公孙衍便劝秦王改变攻打目标,趁着秦魏修好之际,攻伐秦国西边的游牧民族。

  然而此时,鬼谷子门徒张仪来到了秦国,他指出,魏国有称霸的根基,如果让魏国缓过气来攻打秦国,到时候秦国的处境就会很艰难。

  秦惠君如梦初醒,便驱逐了公孙衍,启用张仪为客卿。

  公孙衍因此深恨张仪,离开秦国后,便来到魏国,支持惠子「合纵抗秦」。

  值得一提的是,张仪也是魏人。【PS:魏国真的是人才输出大国。】

  秦惠君十四年,张仪拥戴前者正式称王,更改年号为秦惠王元年。

  秦惠王三年时,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被秦国派往魏国担任国相,希望魏国能成为中原第一个向秦国屈服的国家。

  正是在这段时期,惠子失去了相位,先赴楚国,随后回到宋国,而公孙衍则成为「合纵抗秦」的魏方第二代领袖人物。

  且在后来,公孙衍在齐、韩、燕、赵、楚五国的支持下,赶走张仪,成为魏国的国相,并继续「合纵抗秦」。

  这即是惠子、公孙衍、张仪三人之间的恩恩怨怨。

  而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