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章:返回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仲的母亲葛氏在夏祭与飨礼期间看中了一名叫做「华妤(yú)」的华氏一族年轻女子,希望前者代为说亲,使这名女子能嫁给她的长子蒙伯。

  而麻烦的是,并不单单只有葛氏相中了华妤,后者凭着不俗的容貌,以及其娘家在华氏一族中不低的地位,故而出现了不少倾慕者,既有蒙氏一族内部的,亦是其他家族的。

  这种事并不罕见,比如蒙仲的母亲葛氏,她当年除了蒙瞿以外,也有其他的倾慕者,只不过最后是蒙瞿赢娶了葛氏而已。

  是的,是赢取,而不是迎娶。

  在诸家族的通婚中,倘若出现「一名女子同时被几名男子看中」的事,那么,各家族就会联合举办一个类似比赛的形式,让这些年轻男子比试,由最后的优胜者迎娶那名女子。

  至于比试什么,看似是比试武艺,实则是考验品德。

  不错,这个类似比赛的形式,就叫做「射礼」。

  射礼是周礼延续下来的一种礼仪,分「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其中周天子用「大射」,各国诸侯相朝用「宾射」、宴饮用「燕射」、卿大夫用「乡射」——蒙氏、葛氏、华氏等家族,其家主便是士大夫的爵位。

  虽然规格礼仪或有不同,但「射礼」的本质是一样的,据记载,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简单地说,即通过「举弓射箭时的姿势与情绪」以及「是否能命中箭靶」,来判断这个人的品德——世人认为,只要一个人内心端正,他射出去的弓箭就必定能命中目标,否则,就不能中。

  曾经周王室用射礼来考验、训勉诸侯,到后来射礼逐渐成为世俗常见的一种礼仪。

  尤其儒家,还将射礼定义为‘君子礼仪’中的一种。【PS:心不正就不能必中,这话是对的,心有旁骛肯定不能必中;但射不中就一定是‘德行不端’,怎么看都感觉过于唯心。】

  总而言之,为了争取那名叫做华妤的女子,蒙仲的兄长蒙伯,如今被兄弟俩的母亲葛氏拜托给蒙虎的父亲「蒙擎」严加调教,希望儿子能在十月秋收后各家族间举办的「射礼」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迎娶葛氏心仪的长儿媳人选华妤。

  哦,蒙虎的父亲蒙擎,也就是蒙羑的长子,即蒙氏家族现如今的家司马,论兵器与弓马,在蒙氏一族中堪称是佼佼者。

  “蒙擎叔啊……”

  与蒙遂对视一眼,蒙仲忍不住暗暗为兄长祈祷。

  要知道,蒙虎的父亲蒙擎,那可是一个相当严肃而严厉的男人,别说蒙仲、蒙遂,就算是蒙擎的亲儿子蒙虎看到父亲,那也是老鼠见到猫般畏惧,甚至于瑟瑟发抖。

  如今母亲将蒙伯委托给蒙擎,不用说蒙擎会极其严格的教导蒙伯,搞不好蒙伯都要脱层皮。

  当然,倘若日后蒙伯能在射礼中取得优胜,迎娶了华氏之女华妤,那眼下的磨砺倒也是值得的。

  “除此以外,族内并无大事,你二人也无需牵挂,安心在此地侍奉庄子,向其请教学问即可。”蒙荐捋着胡须叮嘱道。

  蒙仲、蒙遂二人点点头。

  晚上入睡前,蒙遂问蒙仲道:“阿仲,你兄擅长射箭么?”

  蒙仲摇了摇头。

  其实在蒙氏子弟在满十岁后,就会由族内的家司马负责开始教授这些族子最基本的武艺,弓术亦包含在其中。

  但由于父亲事后,兄长蒙伯已替母亲葛氏承担起大部分的农事,因此倒也没太多的空闲在这方面锻炼,纵使如今葛氏拜托家司马蒙擎单独教导,兄长蒙伯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蒙仲亦不敢保证。

  『但愿兄长能在射礼中取胜,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蒙仲暗自祈祷道。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