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来往(上)_绍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万一出现阻碍反而显得难堪。

  实际上,这位官家对此事从根本上就没有反对的理由。甚至,在这位官家心里面,陈规早就算是一个枢相了,只是差那个正式的名义而已。

  所以,几乎算是不费吹灰之力,水到渠成一般,都省副相刘汲甫一到任,便将自己短暂但却毫无疑义的老下属陈规给推到了枢密副使的位子上。

  这还不算,‘转正’了的陈规在扔掉开封府尹与兵部尚书的职务后,马上又反过来举荐了知南阳府的阎孝忠为开封府尹,也立即得到了赵玖的认可。

  这下子,不少人对刘汲这位昔日的京西转运使,后来的襄阳使相都刮目相看起来……因为,刘汲这两个人事建议,都极为巧妙。

  具体来说,乃是一面照顾到了官家的心意……因为谁都知道,无论是陈规还是阎孝忠,本就是官家中意之人;另一面却又用南阳这个特殊时期的陪都来为他刘相公做了根基。

  要知道,刘汲、陈规、阎孝忠,这三个人都是昔日在朝廷流亡南阳时的顶梁柱大臣,而且都是在行在迁往南阳后同一批发迹起来南阳周边原生官吏,他们凑在一起,天然形成了一个所谓南阳派系。

  只能说,刘汲刘相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竟是抢在所有人更看好的赵鼎与张浚发力之前,便迅速在东京完成了布局,先行给自己铺垫了一个稳固的根基布置。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隔了一夜,翌日一早,反应过来的赵鼎和张浚几乎是同时提出了各自的兵部尚书人选——赵鼎推荐了知镇江府的胡世将,此人因为物资财赋运输问题,与久任淮南的赵鼎明显有工作上接触,按照赵相公的说法,此人极为擅长军事后勤;而张浚则推荐了知江宁府的吕祉,理由是此人在尧山大胜后,给枢密院送来了一本他自己写的小册子,乃是一份全盘的国家方略,从如何平定洞庭湖叛乱,到如何经营整个南方,再到如何一步步覆灭金国,写得是有声有色,搞得刚刚接手枢密院的张浚认定了此人是天下奇才。

  对此,赵玖立即做出决断,以胡世将为兵部尚书。

  赵鼎满意的松了口气,而张浚却旋即再度推荐吕祉为空缺的吏部侍郎,这一次赵玖没有否决,即刻应许,张浚也松了一口气。

  且说,三位新宰执齐聚之后,立即就在人事上折腾起来,端是一番龙争虎斗,但朝中上下、京城内外,却并没有太多波澜……当然了,这个没有波澜不是说大家早早就知道胡世将、吕祉是什么人物,也不是说大家不惊诧于刘汲的先发之人,而是说大家对新任宰执们推荐、使用自己夹带中人这件事本身早有预想,都知道会有这么一场人事风波的。

  还是那句话,人事即政治,政治即人事,你赵官家身为天子,一朝尧山大胜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