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一节 荒唐闹剧_大宋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疼无比。

  义勇军骑士在阵前连呼几遍,城头上鸦雀无声,吴家亮远远望去,知道此战不可避免了,终于下定了决心准备强行攻城。幸好这里只是一个小部落的堡寨,城高不过一丈多些,城外没有什么护城河,只有丈许宽的一条深沟,真要强攻也不算难。要是换成真正数丈高的城池,吴家亮如何都不会升起攻城的念头。义勇军到现在全军不过几万人,这还是大首领费尽心机才草创的局面,每一个将士的伤亡都会让他肉疼万分。

  “传令,后军在附近二十里内砍伐树木,制造云梯。中军围城监视城中番兵,前军四面警戒,哨探派出三十里外巡视。”

  吴家亮看着天色下令道,趁着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加紧打造器械今天要连夜攻城。一边下着准备攻城的命令,他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心,自家义勇军自建军以来还从未真正的攻打过城池,虽说眼前的寨堡也算不上什么城池,可毕竟比平地作战难得多。

  “传我军令下去,召集众将前来议事。”吴家亮拨转马头向后就走,他还是放心不下,既没有充足的时间,又没有攻城器械,要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这座寨堡,又怎么避免太大的伤亡?

  大宋西北的战事,悄无声息的突然开始,这个时候整个朝堂上丝毫没有收到讯息,正议论纷纷却是别的事情,北伐。

  宋金之间盟约已成,今年的年底大军就要北上伐辽,事后两家平分辽土,南京西京之地归宋,其余归金人所有。

  伐辽这个方向是早就定好的,两国之间的盟约也都签署,对这个事情朝堂上并不需要争论,真正在争论的是在大军开拔北上的粮饷上。近十几年间,徽宗皇帝和一众臣子们大搞“丰、亨、豫、大”,与此同时边事不宁,光是对西夏吐蕃的战争就打了十五年,朝廷府库早就空空如野。现在这个时候,又拿什么来支持大军北伐?

  粮草器械这些在神宗朝到现在倒是还有些积累,尽皆囤积于河北诸路。可是征调至河北的十五万大军的军资钱财就是半点没有了。对于这个头疼的问题,执掌中枢的王黺相公提了一个建议,征税。

  为了北伐征税的提议一出,朝堂上纷纷扰扰,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站在一旁静观其变的。不过终究是赞成的多反对的少。童贯一党自然是赞成的,只要能够支持大军北上,童大帅可不管钱财从哪里出。

  王黺相公现在也网罗了一批党羽,更是在他身后呐喊助威。对于此议的反对者大都是那些位卑职低的御史清流,这些声音注定是不起作用的。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或许能够阻止王黺,他就是本该在历史上被夺权,现在只是因病在家调养等闲不上朝问事的蔡京老公相。

  蔡太师为相二十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内外,要是他真个站出来阻止此事,王黺未必能够如愿,最起码不能完全的达成心愿。但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不管朝野上下闹成什么模样,蔡京依旧闭门不出,仿佛对此事一无所知一般。蔡太师不吭声,朝中大臣近半数都也是不发一语,任由王黺上窜下跳促成此事。

  王黺这么心急要为北伐筹集军饷,自然是有自己的私心的。自从蔡太师称病不朝,他和童贯是渐行渐远。原来两人联合一起时为了斗倒蔡京,现在目标没有,自然不可能走得像原来那么近了,不光是不近,反而两人渐渐还有了龌龉。

  权利这种东西向来是容不得人的,两位朝中文武首席大臣,在关于一些事情的分歧越来越大,就是在北伐之事上也已转变了态度。这个时候王黺忽然转变风向,全力支持童贯北伐,为了北伐大计还一排众议筹措军资,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为了钱财罢了。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

  大宋枭雄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