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1 陶谦难催泰山兵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谦以“要么出任,要么入狱”为相威胁,这才不得不进了州府。故而,他虽被陶谦委以别驾从事的高职,却对陶谦毫无忠心可言,不但这次军议,包括之前的几次军议,他每次都是不发一言。

  此时见陶谦又来问他,他回答说道:“昱谋疏智低,无策可献。”

  陶谦也习惯他这么回答了,所以也没动气,又问王朗:“景兴有何以教我?”

  王朗,字景兴,是州中的治中从事。

  与赵昱不同,王朗虽对陶谦平时的一些作为也颇不以为然,觉得他威凌士人,刚愎自用,任人唯亲,亲小人而远君子,实非良主,对笮融在下邳崇佛虐民更是深恶痛绝,可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拿了陶谦给的俸禄,他便还是尽心尽力地给陶谦出谋划策。他回答说道:“子成适才之言,确实不错。荀贞之虽然是以‘笮融虐民’为名义出的兵,可方伯毕竟是朝廷任命的,手握王命,细细究之,荀贞之却是以郡犯州,道理上还是说不过去的。”

  “那又如何?”

  今天子为董卓所胁,离了洛阳,远在长安,自保不暇,又哪里有空来管陶谦?

  “北海相孔融,清白行高;泰山太守应劭,质性方正;鲁相陈逸,陈公蕃之子也。此三公者,俱名节之士,质诚重义,方伯不妨行文与之,诉以荀贞之‘以郡犯州’之情,道我州内百姓久苦於战之哀,如能说动他们起兵相助,荀贞之现下的兵锋虽盛,必无功而返。”

  “陈公蕃”,说的是陈蕃,因陈蕃名高,是当年士人们的典范,所以王朗以“公”称之。

  王朗顿了顿,又道:“九江太守服虔,当世大儒;丹阳太守周昕,陈公蕃之门徒;吴郡太守盛宪,少既与孔北海交善,器量雅伟。此三公者,亦海内名士,方伯可再分别行文与之,若可使他们亦起兵,则荀贞之首尾难顾,必退兵归郡矣!”

  北海、泰山、鲁,此三个郡国分别在东海郡的西边和北边,或与东海接壤,或距东海不远;而九江、丹阳、吴郡三个郡国则在广陵的南边,俱与广陵接壤。

  如王朗所言,陶谦如果真的能说动这几个郡国,便是不能全部说动,只要能说得一两个肯出兵相助,他与荀贞的这场战争局面就会大为改观。

  听了王朗此言,陶谦沉吟说道:“孔北海早年与荀贞之相识,并与荀贞之的祖父荀爽交情甚好;应劭汝南人,与荀贞之同州;周昕虽是陈蕃的门徒,却与袁本初交好。此三人,我便是行文与之,恐也说他们不动。”

  “只要说动一两人,形势就会对我有利。”

  陶谦说道:“也好,便如公言,我就给他们分别行文去书,希望能说动一两个吧!”

  王朗又道:“北海诸郡毕竟不能立刻出兵,而今下邳报急,这援军也还是得及早派出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