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60章 对比_大清弊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关朝廷大力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公主下嫁孔府的消息昨日便已在内城传的沸沸扬扬,尽管是小道消息,但是大多数人却都是深信不疑,因为公主下嫁孔府,事关天家,没人敢胡乱造谣,而满汉联姻,也并非是朝廷首次倡议。

  尽管深信不疑,但不见谕旨,众人也不敢尽信,不过,所有人都清楚,如此大事,京报定然会及时刊载,一大早,内城的大小汉官以及民人(也就是汉人)富商缙绅便都纷纷遣人上街等候京报发卖,毕竟满汉联姻,最受益的就他们,他们自然也是最关心此事的。

  内城虽然名义上是满城,居住的都是旗人,但实际上也有许多民人居住在内城,大清入关时制定的分城而居的制度可以说从来就未得到彻底的执行,最基本的一点便是,内城如此庞大的人口,没有商家,可说是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从一开始,内城便设立了上百个‘宫市’,允许外城的商贩进城‘赶庙’,内城的庙会可谓是日日不绝,到了康熙年间,随着统治的巩固以及天下承平日久,朝廷对内外城的管理已是大为松懈,不少商人开始在内城从生计艰难的旗人手里‘长租’房屋。

  为什么是长租,而不是买卖?因为旗产是朝廷明文规定不允许买卖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买卖,双方便借长租之名,行产权转让之实。

  而朝廷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方面是希望繁荣商业,增添京师的繁华,另一方面,内城旗人确实需要商家,且商人们的店面毕竟是花钱‘长租’来的,予以褫夺,定会民怨四起。

  如此一来,内城的民人也就越来越多。有钱的大小汉员为免奔波之苦亦是纷纷在内城租房,富商巨贾,殷实缙绅也都纷纷迁入内城,一则安全,二则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满蒙勋贵,权钱勾结好发财,这是千古不易之至理,稍有家资的商人谁个不知?

  随着大量富商巨贾的涌入。内城亦空前繁华起来,不仅是商号林立,各类市场亦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类戏院会所客栈亦相继涌入,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旗人开始流向外城,朝廷于康熙三十年,在朝阳门外修了两千间官房,供八旗居住,八旗出城亦自此开始。

  历经数十年下来。京师虽然还有内外城之分,但是旗民早已杂居,不独内城如此。就连戒备森严的皇城也被民人商家逐步渗透,分城而居早已成为一纸空文。

  且说兜售京报的报童一上街,立刻就被等候的心焦的一众人等团团围住,转眼间,京报便被抢售一空,京师内外城的大小茶楼此时也都是暴满,满汉联姻,实则便是旗民通婚,事关满汉各阶层的切身利益。京师上下,可谓是人人关心。

  当贞武推行满汉一体,倡议满汉联姻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