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二九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_大明之五好青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镇南王,那就不是士绅一体当差纳粮那么简单了。

  而闽粤也不在乎这个。

  他们只是不喜欢税监,他们连税监都忍了,当然不会在乎这个,说到底他们也不在乎这仨瓜俩枣,像广州那些日进斗金的工厂主,他们会在乎交那点田赋吗?

  人家分分钟几百万的,需要为了这百十两银子闹腾吗?

  无非再涨价呗!

  不是还有地方转嫁嘛!

  说到底鬼佬们会掏银子的。

  也就是四川士绅反应强烈,但四川士绅在朝廷一向没存在感,他们的反应可以忽略,通常只有默默承受的权力而没有挣扎反抗的资格……

  这时候的四川的确如此。

  只有北直隶和山陕,尤其是北直隶这些家伙才有反抗的胆量,而且这些阉党核心的官商们,同样也是受新政影响最大的,他们在之前跟着九千岁捞了太多好处,现在突然一下子好日子结束,立刻就无法忍受了。

  “应该是为了盐政改革,陛下的盐业新政和大王差不多,只不过恢复了太祖时候的以盐换粮,但盐税比大王重一些。

  薛贞身后是西商,这些人此前控制河东,长芦两大盐场。

  新政之后以粮换盐,而北方的余粮就是大王从南方运来再加上咱们这边的,咱们又直接交给陛下,实际上相当于陛下控制粮食。晋商很难弄到足够的粮食换盐,最后就是以银子从陛下手中购买粮食,然后以粮食到盐场去换取盐,再卖给民间收银子,但陛下只要把卖给他们的粮价一涨,他们赚的银子就多半给了陛下。

  而且还得在盐场交税。

  晋商自然受不了。

  他们花了一百多年,才把太祖的制度给毁掉,如今陛下这套可比太祖更狠。”

  黄镇说道。

  天启这套的确有点狠。

  不过这套真要玩好了,那简直就是一劳永逸地解决财政紧张。

  盐税收了。

  控制粮价榨干盐商利润。

  北方大宗粮食供应现在只能通过九千岁,因为杨信每年从南方解京的粮食就是直接给他。

  这是杨信对九千岁的让步,毕竟杨夫人拎着京城绞索的日子让天启心有余悸,那段日子皇帝陛下不怕江南的好兄弟,就怕这个女人一时心情不爽瞒着她男人玩他一下子,毕竟女人有时候没法讲道理,她那边一勒绞索京城粮价瞬间暴涨。

  然后什么乱子都往外冒。

  这种日子他可不想继续,所以新的方式就是九千岁做粮商,而杨信只做供货商,通过海运加上运河运到北仓。

  然后就归九千岁了。

  九千岁再分批运往京城,运到杨信转给他的那些粮店,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售价。

  实际上没什么区别。

  但这也是天启唯一能得到的安慰。

  而晋商为了以粮换盐,要么和过去一样开商屯,但无论长芦盐区还是河东盐区都没有足够的土地,最后只能是就近购买粮食。而北方连年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