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章 全世界都要羡慕_我的娱乐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曼毫无疑问的火了。

  衡量一个歌手火不火的标准其实很简单,无外乎有五点。

  一是看专辑销量。

  作为唱片的流行程度和受欢迎程度的温度计,对于歌手而言,这可谓是歌手立足歌坛的根本,专辑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歌手在歌坛的地位。

  具体的市场销量短时间内没法统计出来,但只要混在音乐圈或者长期和音乐圈有接触的人都知道兴华书店公布的销量数据有着怎样的参考意义。

  单看《那年夏天》首周5268张的数字倒是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地方,一个普通二线歌手就能做到,但放在国庆长假前的一周,这一数字顿时显得有些惊人。

  当然,最直观的数据来自《那年夏天》的次周销量27868张,不同时代的数据显然不能简单粗暴的进行对比,在兴华书店的历史上,单周销量27868张这一数字自然算不得什么,在兴华书店市场份额占有率比较高的年代,单周破5万、10万的专辑层出不穷,但在近四年,这却是女歌手所取得的最好成绩。

  不仅如此,如果扩展到整个市场,《那年夏天》在上周的内地总销量或许会是女歌手有史以来的销量纪录,尽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娱乐方式极为匮乏的年代,放在如今来看销量惊人的专辑层出不穷,可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那个年代某些专辑的总销量固然很高,但在同等销量的情况下,其单周销量却和现在没得比,主要是热销周期远比现在更长。

  如此惊人的数据摆在眼前,任谁都明白李曼之后的走势。

  二是看专辑歌曲的流传度和美誉度。

  如果一张专辑里的歌曲都没有在大街小巷或播放或被人哼唱,也没有得到乐评人,更重要是歌迷大众的赞叹,歌手还能叫做红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那年夏天》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掀起了属于自己的风暴,在专辑上市后,继《外婆的清水湾》、《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四首歌,《小幸运》、《约定》、《野子》、《睫毛弯弯》等歌曲成为了新的电台宠儿,电台的点歌俨然被《那年夏天》这张专辑所占据,多样的风格让《那年夏天》赢得了更多人的喜欢。

  其中,在国内最具权威度和公信力的中国音乐风云榜上,《那年夏天》竟然有六首歌跻身前十,《野子》第十、《约定》第七、《小幸运》第五、《不说再见》第四、《那年夏天宁静的海》第三、《外婆的清水湾》第一。

  中国音乐风云榜的榜单向来被视为歌曲受欢迎程度的直观反映,自从1991年设立以来,一张专辑同时有两首歌上榜已经难之又难,而五首以上的歌曲同时上榜,这在中国音乐风云榜的历史上已经是屈指可数。

  六首歌曲倒不是上榜最多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