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八十七章倒果为因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食更加困难。

  所以隋朝的时候,修运河到唐朝就不停的堵,后面越来越堵。到了宋朝之后,那黄河下游随着河床抬高那河水更是肆意的流。

  北宋三易回河导致的灭亡,竟然是汉唐就埋下的祸根,因为唐人喜欢吃羊肉?

  从大的供应环境来讲,汉唐之时关中平原产粮不多,但是北面有黄土高原河套等地可以输入粮食,西面有河西走廊输入。南面汉中巴蜀也是天府之国加上从东而来的粮食不显得短少。

  但是唐朝之后,北方土地恶化,人口暴增,使得隋唐开始依赖关东之粮食补充。

  这边的环境恶化还有一个原因,秦汉到唐千年的时间,关中这里一直是王朝中心。

  关中地区从秦汉的几十万人口到隋唐的数百万,京城的繁荣必然需要营建宫室,百姓也要造屋造房。

  以至于这边的树木被大量砍伐,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后到了宋时战争的拉锯破坏使得此地的产出已经不能够单独的支持军事行动,必须依托中原调运。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因为不管汉还是唐,都是经营掌握西域的,丝绸之路连通欧亚,使得大秦商人不远万里来长安做生意。

  长安城往北控制河套尽得草原之利,往西河西走廊得西北丝绸之路的财货,往南天府之国所有物产都要到这里交易。

  而往东整个关东财货想要入西域,出草原,进川蜀也要经过这里。

  所以长安是天然的经济枢纽,加上山川之险要,自然是这些朝代的优先选项。

  但是唐以后,中原失去了丝绸之路,西域因为大食人的兴起西域丝绸之路也断绝。

  北面又丢了河套,往南因为大运河的修建,川蜀可以从长江把货物销往天下,所以长安从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变为边塞之地,自然无人愿意经营。

  其实这还是因为海上贸易的兴起,河运加上海运取代了陆运,使得沿海的扬州苏杭等地发展,进一步让长安的重要性下降。”

  崇祯听完之后久久不语,这些东西很多他都是第一次听,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

  好大一会崇祯才摇摇头:“这些观点都不准确,而且有事后诸葛亮倒果为因的嫌疑,不管是汉还是唐,都是先定都长安,然后才把这里经营成都城。

  而不是因为看到有这些原因才定下的都城,所以这些都是后人臆测,不能作为原因。

  宋人之所以不用长安,是因为赵匡胤根基在汴,蒙元定都大都是因为这里进可进取中原退可远遁塞外。

  到了大明,太祖当年就考虑过定都长安,但是后来因为太子早逝和群臣反对才没有迁都。

  成祖是因为京城离蒙元更近,成祖根基也在京城,所以才定都。

  根本没有那些所谓的气候等想法。”

  朱慈烺呵呵一笑:“父皇说的是,这些都是后人总结,而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皇上更喜欢把都城建在自己的地盘上。

  秦自关中兴,汉高祖刘邦被封汉王之后,屡次跟项羽等关东诸侯大战,全靠关中汉中巴蜀的支持,所以定都于此也是应当。

  光武帝刘秀起自山东所以定都洛阳,隋是继承前朝北周遗产定都长安,而唐起于关陇自然要定都长安。”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