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一章真实的大明盐价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使朱慈烺已经把价格压到如此之低,把盐户的收入提高了一半,免去了所有百姓的盐税,但是仅仅盐一项就能挣一千万两银子以上。

  而现在大明应收盐税是1328万两,实收才一百多万两而已。

  所以朱慈烺定价五文,盐价不仅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不少。

  万历时期,袁世振曾讨论过水商的盐价,即食盐运输商购买食盐的价格。据称万历纲法以前,“每盐五百七十斤,卖与水商,取直三两二钱,此定价也”。经简单计算可知,当时盐每斤银两,即文钱。

  所以朱慈烺仅仅把价格降低了一文钱而已。

  但是朱慈烺的改革有两个重点,第一就是打破地域限制,全国批发价相等,等于是朱慈烺把粮食运到州县,然后盐商从州县分发价格依旧是五文钱。

  而以前的六文钱盐价那是盐商的批发价,他们还要加上运输分销成本的。

  第二个就是改铺户为全部商户都可以销售。

  盐店商人是由官府指派的铺户。这些铺户,就是嘉靖四十年总理盐法都御史鄢懋卿口中的“土商”。

  鄢懋卿在提到运盐法则时说:

  “宜按地里远近,户口多寡,分上中下三则,某府几何,某县几何,派定成数,令各商运盐分投其地,有司责土商转卖。”

  也说:

  “佥选富民,为接盐铺户,听其承买转贩”。

  又称:

  “商盐到州,分发必由牙行、铺户,察其谨实而保举。”

  相当于分区销售,类似现在的烟草专卖的形式。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盐场的问题,首先盐场从盐户手里收上来的盐质量不等,盐户得钱多少也没有人认真执行规定。

  按照规定盐户按照要求生产的盐官府以四百斤盐兑换一石米收购,如果盐户手里还有多的余盐,那么则以二两的价格收购回来。以防止盐户手里的盐被私卖。

  这也就是官家五文钱的由来,以现在大明米价每石一两银子计算,盐户生产的正盐收购价文钱一斤,余盐五文钱一斤。

  大明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

  也就是说二十万引,每引交税加上公使银共六两六钱四厘银子,共可以得税银1328万两。

  但是执行的过程中,不仅收购定产的盐给予的粮食分量不足质量差,盐户手里多余的盐也只是低价收购,甚至看你生产的多,干脆增加你的产量。

  再有就是煮盐需要木材煤炭,这些都是花钱买的,沿海生产盐这么久不要说离的近的木材,就是几十里内上百里都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木材。

  这些成本官府又不管,这无疑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