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五章许下重赏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富贵脸上纠结成一团:“殿下,要是抽调有经验的铁匠,那其他工作进度就耽误了呀。”

  朱慈烺捏捏眉心:“那么等你招聘到更多铁匠之后,就抽调有经验的做这个,把弹簧钢的事情调整到第一优先级。”

  朱慈烺发现这个王富贵做事太保守,有些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让他有点不喜。

  当初王富贵是从众多高炉监工中脱颖而出的一位,正是他改进了高炉的一些小问题,然后提高了熟铁产出率,率先实现了稳产。

  在人才匮乏的时候,朱慈烺就提拔他负责整个炼铁厂,后来开建平炉炼钢,又交给他负责。

  现在看来,这个人能力是有,但是缺乏大局观,当一个生产总监是称职的,但是当一个厂长有点力不从心。

  朱慈烺想了想又交代道:“你要继续扩大铁匠规模,去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甚至更远的地方招募铁匠。

  铁匠咱们是不嫌多的,而且越多越好,还有就是要注意培养人才,一个师傅带五个甚至十个徒弟!

  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学习进度不同,逐个专门教,甚至可以让一部分擅长教基础知识的专教基础,等学徒学会了在派到教高级技巧的师傅那里。

  不要怕浪费材料,实践才是检验技术进步的最好办法,学十遍都不如自己亲自上手来一遍!

  你明白孤的意思了么?”

  王富贵一边思考一边答应:“是,知道了,臣回去就这么办!只是那高炉让他们实验风险很大,万一要是操作失误导致废炉,那一个炉子就没有了。”

  朱慈烺摇摇头:“他们旁边不是有老师跟着么,要是遇到紧急情况老师不是可以纠正么!

  还有孤的意思你根本没有听明白,回去之后,想办法办个学校,一所专门教炼铁炼钢的学校!”

  这个学校跟皇家科学院的学校又不同,皇家科学院的学校更倾向于教技术教理论,学习机械知识还有物理化学的启蒙。

  朱慈烺安排王富贵办的学校,那纯粹就是技工类的学校了,随着产业规模的急速扩大,这种工人跟不上趟的情况越来越明显。

  虽然朱慈烺一直在努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努力的让师傅们多带学徒,但是老实说他的各个工坊建立都没有超过一年。

  就算是第一批从一开始就跟着师傅的都没有学一年,在这个时代,技术还没有形成文字和理论。

  学徒们学习只有通过观察实践,领悟里面的技巧,然后通过练习掌握,每一点点的技巧都是如此学习。

  这样就无限拉长了学习的时间,不要小看技术岗位,这些工艺的先后顺序,以及每一步的作用都很重要。

  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工艺能让同一种材料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属性,没有理论支撑,这些都需要死记硬背,然后反复练习。

  朱慈烺在努力让这些东西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