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重组北疆垦殖公司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和当地部族的冲突。

  还有就是这些移民是必须加入垦殖公司体系还是可以自己自由定居?是不是可以组建新的垦殖公司?那么这些新移民又该谁管理?

  我看军部那边在准备设立新的定居点,如果陛下打算军管,那么为何又把圣旨下到内阁?不如让军部一次性办好就是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爱卿说的有理,这样吧,当地生活的部族,从登记造册之日开始算起,只要达到十年的居住年限并且不通话口语考试通过,那么就可以获得公民身份,同样免除入籍税。”

  孙传庭又不满意了:“那敢问陛下,这些人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很多还没有脱离蒙昧状态,内阁又如何实现改土归流?当地本来就汉人比例偏低,这样贸然增加公民数量,那么这些地方根本无法算做纳入大明文明。

  就像西南地区,如果不能实现改土归流,不能让汉人的比例占据绝对多数,那么以后必然会导致新的动乱。”

  朱慈烺揉了揉脑袋:“你说的有理,那你有什么好建议么?”

  孙传庭拱手:“臣以为,成为公民不能为了成为公民而成为公民,大明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入籍制度,还有就是这些北疆部族,大明完全可以仿造蒙古部族的例子进行分区垦殖公司化。

  然后在他们之间在填充一部分其余地区的非公民,在添加一部分汉人公民,大家文化不同,语言不通,聚合在一起,只能使用汉语,而不同的文化逐渐被趋同的汉文化取代。

  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北疆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汉人公民,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现有的垦殖公司进行拆分。

  臣建议不如趁这个机会,对北疆的垦殖公司体系进行重新规划,正好这些年不少垦殖公司也积累了不少的实力,拆分之后汉人无论是在资产上还是人数上都能取得一定优势。

  这样自然就容易形成文明高地,使得其他异族争相效仿大明百姓。

  而新的垦殖公司也结束之前的放养模式,而改为接受内阁管辖的府县模式,垦殖公司只是府县内的一个公司,完全剥离其行政属性,这样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北疆的问题。”

  朱慈烺虽然觉得孙传庭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怎么听都像是对方想要从他手里拿走更多的好处。

  如果北疆纳入内阁管辖,那么内阁的权利就更大了,北疆可是大明第一批开发的关外土地,也是投入的垦殖公司最多的地方。

  加上东北地区,前前后后有一百多个垦殖公司在那边,迁移的总人口达到千万。

  后来通过移民政策的吸引,这个数量又被拔高。

  就目前来看,整个北疆的汉人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一千六百万,当然这些人主要还是以东北为主,然后是黑龙江和北海城为线,再往北人反而更少了。

  如果大明在北疆把垦殖公司体系进行拆分,然后吸纳新的当地原住民和以后的其余地方的非公民,那么吸收个两千万人都不会有大问题。

  而北疆地区大明有三千万以上的人口,那这里就是开发完成状态了,根本就不用担心什么后勤供给问题。

  就算北疆的产出再低,三千万人口养活一两百万军队还是很轻松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