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追求林婉?_我的科学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张中华民国交通银行北平分行现金支票,上面写着七百二十元的面额,可以随时去取钱。

  得,又是法币。

  看着支票内容,余华知晓自己又得头疼关于法币的事情,收好放进衣服内兜,七百二十块钱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要么提出来兑换成大洋,要么就直接用了,采购材料。

  若不然,随着时间推移,七百二十块钱的支票就会变成几张厕纸。

  周远并不知道余华心中的想法,朝着余华笑了笑,便转头看书,埋头苦学起来。

  这年代的学生不像后世学生,需要老师在讲台上监督守着才会学习,全都自觉苦学。

  还是那句话,作为全国少数精英人才,他们身上肩负着那些不能读书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寄托着国家兴盛和强大的心愿,在这样的源动力下,没人会选择浪费珍贵的时间。

  夜渐深。

  屋内,白炽灯光照耀。

  窗外的寒风接连不停,从未断绝。

  夜幕笼罩之下的北平四中,是周围为数不多有光明的地方。

  光明之中,一群少年,正在向前。

  ……

  次日。

  上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同学们纷纷离去,心中满心期待的方玉,早早到了三楼最里面的空教室。

  作为理学一班的女生,方玉有着与其他女生不同寻常的喜好,同龄女生要么喜欢琴棋书画,要么就是舞弄文墨,撰写一篇好文章引得他人追捧。

  生性恬静的她,喜欢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学习知识,学习关于理学领域的知识,尤其是化学和机械。

  平常在班里,别人视为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方玉却视为珍宝,别人觉得头疼欲裂的化学分子式和各种元素,方玉却觉得读起来津津有味,好似如品茗般惬意享受。

  对于抽象而复杂的机械,方玉更是觉得神奇,她对于这种不需要人力仅凭电力就能运作的机械设备充满好奇。

  在电力的驱动之下,这些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是人力的数倍,乃是数十倍。

  这些先进而强大的机械设备,便是西方各国领先中华的原因之一。

  之前开学的时候,全班同学诉说自身志向,全班第二名的方玉,志向便是考取国内理学科目与清华不分上下的国立交通大学,从事化学研究,成为一名类似诺贝尔的化学家,以及并未对外诉说的机械工程师。

  方玉的化学天赋极高,在群英聚集的理学一班,她一名女生的化学成绩全班排名第一,超越了所有人。

  如果说从事化学研究是天赋使然,那么,从事机械研究就是她的梦想,她想要研发出性能先进的机械设备,来弥补中华与国外之间的差距。

  当初在上海机器厂,那些德国工程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傲慢眼神,深深刺痛了方玉的心,身为学生的她,当时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机械领域搞出个名堂来。

  只不过,任凭方玉如何学习,机械领域终究不得其门而入,因为,方玉不懂如何制图,不懂如何看图。

  不得基础,怎建高楼?

  西方各国和日本暗地里向中华制定了知识封锁,任何前往国外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优秀学生,以及天赋顶尖的学生,全部受到了特殊关注和管控。

  不少人甚至命丧国外。

  就在方玉心中绝望,甚至以为这一生都只能这样下去的时候,无尽黑暗之中却出现了一道光明。

  平日里其貌不扬的同学余桦,不,现在改名叫余华,竟然懂得制图。

  没有人能体会这种感觉,就连最为贴切的《青玉案·元夕》都无法形容这种感觉,方玉当时都快哭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