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火箭推进剂!_我的科学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艺。

  枪用发射药对火药颗粒的要求是越小越好,小粒好处非常明显,一,燃烧均匀,二,燃烧效率高,三,可以通过人为控制颗粒密度多少,修改燃烧膛压。

  如果说高能量水平,是每一名火药学家孜孜不倦的目标,那么,火药小粒化便是军用武器永恒的梦想。

  当前主流火药颗粒技术能够做到35目—40目区间的工艺水平,目是计量单位,表示一英寸上的孔眼数量,2目为2乘2,等于4个孔眼。

  40目等于40乘40,等于1600个孔眼。

  对于火药颗粒领域而言,目数越高,粒径越小,意味着技术越高。

  听到余华的安排,徐锐转身离去,没多久,便拿着35目的金属筛网回到操作台,递给余华。

  余华接过崭新而干净的金属筛网,下方摆放一个放着一层石墨的置放器皿,随后将烧杯内的湿润药液放在金属筛网上,用力挤压。

  石墨的作用是增加火药在药筒内的装填密度和导电性,提升火药光泽,而这也是后世大多数火药为黑色的原因。

  它们用的不是黑火药,而是滚了一次石墨的‘黑色火药’。

  转瞬,受到挤压的湿润药液通过金属筛网孔隙,变成一根根极其细微的圆柱形态。

  “锐子,切割。”余华迅速说道。

  “是!”

  徐锐拿起准备好的金属板,轻轻滑出筛网的另一面,切割一根根药柱,使其断裂离开,形成颗粒状,尽数掉落于下方置放器皿内,沾染石墨。

  挤压,切割。

  整个过程完全纯手工制作。

  没多久,置放器皿内尽是黑乎乎的颗粒发射药,第一份枪用单基药制作完成。

  “锐子,端到厨房,烘干,你在操作台另外一边配置第二份发射药,注意安全。”余华向徐锐说道。

  “锐子明白。”听到余华的安排,徐锐点头,端着满是成品单基发射药的置放器皿前往厨房。

  厨房已经变成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里面燃烧蜂窝煤,释放的热量使得整个房间变成‘烘干房’,温度约莫45摄氏度左右,不怎么正规,但胜在实用。

  “实验室手工制取单基发射药流程已经完全摸清,以八路军基础工业水平,搞定手工制取发射药不成问题,关于单基药的机械生产技术暂时不急,优先搞双基药,打好基础,再搞升级。”待徐锐离去,余华拿起实验笔记本和派克钢笔,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实验步骤。

  记录完毕,整个人目光投向一旁装有硝化甘油的烧杯,深呼吸一口气,开始动手配置双基发射药采用的硝化棉。

  打好基础,再搞升级。

  搞科研急不得,搞炸药……更是不能急。

  配置单基发射药并不算特别危险,唯有研发双基发射药的危险系数最高。

  没错,今天余华的目的并非搞定单基发射药,而是准备搞定第二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