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民国之大导演(42)_在苦情剧学习强国[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对他们胃口,但是他们也不会因为几句好听的话就千里迢迢跑去北平,他们的骨头还没那么轻。

  真正改变他们态度的,是上海报纸转载的几条新闻。

  谢听澜虽然出身世家大族,但是却不慕荣华,性情简朴,且对电影有独特的痴劲儿,为了拍好一部电影,他隐姓埋名深入穷人们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睡,才终于呈现出来《贵妃醉车》这一伟大的艺术品。

  扪心自问,周冯和自己都做不到这样。看看报纸上写的谢听澜都过的是什么日子吧!天天吃水煮面条,穿补丁衣服,为了和邻居们保持一致,大冬天零下十几度也不能烧炉火取暖,只能用凉水洗漱,别说是他了,他们协会也没有人可以做到!

  谢听澜对电影的热爱和敬业精神着实让他们感动,在这一刻,泸市电影协会的人都不约而同承认了谢听澜的专业精神。

  泸市电影协会又开了一个会。

  这一次的会议上,3/4都成员都同意了周冯和等几位代表上京和谢听澜开会详谈的决定。

  作为对谢听澜的回应,周冯和立刻就在泸市的报纸上刊登了他们协会上京的决定。作为第一个响应谢听澜号召的电影协会,这份回应迅速在上海的电影圈子里引发了轰动,并飞快在华夏的大江南北进行蔓延。

  然后,两天后。

  津市黎明电影协会发表了上京的声明。

  三天后。

  湘省长沙市赤焰电影协会发表了上京声明。开封市振华电影协会紧追其后,成为豫省第一个发表上京声明的省份。

  五天后。

  徽省泸州市爱国促进电影协会发表了上京声明,冀省石家庄统一电影协会发表了上京声明。

  七天后。

  两湖两广地区各有十几个市响应了谢听澜的主张,不日就要出发上京。

  ……

  这场越燃越烈的上京潮在华夏大陆蔓延,电影这个在华夏不过生根发展了才21年的新兴事物,第一次在报纸上引发了如此巨大的声势,也是第一次走进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眼帘。

  沉默的百姓们,不识字的百姓们,看不起电影的百姓们,他们的人生本该和电影绝缘,可是就在这股自北平掀起并逐渐席卷了整片神州大陆的电影风暴中,隐隐约约嗅到了一丝异样。

  他们还是看不起电影。

  但是他们知道有个年轻导演自讨苦吃,为了拍电影和很多穷人同吃同住,并且他是那样真诚的关怀他们,他一直在拍电影写新闻替他们发声。

  他的电影,让妓.女能去学校念书,让黄包车夫流下了眼泪,让无数吃不饱的戏子吃饱了饭,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他还会继续拍更多更多他们这些穷百姓的故事。

  “那人真是个傻子。”很多百姓这么说,“不过倒是个好人哩。”

  ……

  约翰逊放下手里的报纸,望着窗外怔怔出神。

  印度仆人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