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百零一章 问题根源找到了_军工重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海造船厂。

  按照杨帆所说的办法,48小时的轴系偏移值监测已经完成,动力舱内的温度变化从24度到41度不等。

  每一个温度环境都至少有三个测量值,有的温度环境下甚至有四个,或是五个测量值。

  轴系偏移值也从合格到不合格,变化比较大,最大的轴系偏移值达到了,属于严重的不合格。

  会议室内。

  陈绍华、谢新建、郑先学都坐在那里,此外就是东海船厂的一些骨干和资深技术员,以及一些生产管理者。

  杨帆、李正军,以及东海所的其他几名技术员大家也坐在这里,参加这次会议。

  郑先学向大家介绍这48小时内的监测情况,并每人发了一份表格,上面记录了每一个温度环境下的轴系偏移值。

  他的声音很洪亮,也透着一股轻松,“同志们,多亏了杨帆主任,我们连续两次试车失败的原因算是找到了,现在可以肯定,就是温度变化引起轴系偏移值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排除故障,解决温度对轴系偏移值影响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杨主任是专家,现在请他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做。”

  刷!

  几乎所有的目光全部投到了杨帆的身上,此刻,杨帆成为整个会议室之内的焦点。

  这些目光有赞赏,有高兴,也有敬佩!

  太厉害了!

  果真有两把刷子!

  不愧是杨主任!

  又是杨主任帮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很多技术员心中这么想着,就是那些四、五十岁,几乎干了一辈子技术工作的老技术员们,他们也对杨帆佩服得很。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

  在大家的目光之中,杨帆站了起来,朗声的道:“接下来我觉得应该这么做,再利用48小时的时间,我们每一个温度环境下测量轴系的偏移值,凡是发现不合格就进行调整,确保轴系偏移值在毫米的合格范围内.......”

  大家纷纷认真的听着。

  听完之后,会议室之中响起了掌声,这是对杨帆发言的肯定,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可行。

  简单而又有效!

  陈绍华亲自拍板,“那我们就按杨帆主任的方法去做。”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郑先学按照杨帆所提议的方法进行了人员安排和分工,散会之后,马上就行动起来。

  在动力舱内,一直有技术和质量人员在监测轴系的偏移值,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在任何温度环境下轴系偏移都是合格的。

  两天之后。

  杨帆又来到了东海造船厂,且是陈绍华客气的到东海所,热情的将杨帆请了过来。

  “杨主任,动力系统的轴系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整,它在任何温度环境下都是合格的,偏移值都没有超出毫米。”

  说完,还将一份监测报告递给了杨帆。

  接过这份报告,翻看了一下,杨帆高兴的道:“数据全部合格,我看可以进行第三次试车。”

  第三次试车,这正是陈绍华所希望的。

  第三次试车似乎顺理成章,又似乎来得如此的惊喜!

  陈绍华看了看杨帆,足足过了两、三秒才反应过来,然后,大声的道:“真的可以进行第三次试车!”

  .......

  今日继续三更,第一更送上!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