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二章 激辩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句心里话,杨士奇可不敢下这个决定,真要做出这个决定,大明朝就得又回到洪武年间。他们这些老臣可是非常清楚洪武年间官员们活的多么的胆战心惊,有些人甚至今天去上朝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下朝。

  洪武朝那是太祖高皇帝亲自在抓吏治,杀人那也是太祖在杀人。他杨士奇何德何能敢与太祖比肩,真要下手整治贪腐,最先倒霉的可能会是他杨家人。

  皇帝的话音落下后,乾清宫里无人出声,一时间宫室内安静的让人感觉压抑,等了半天也没人说话,朱瞻基冷笑道:“既然肃清吏治不敢做,那朕再给你们出个主意,只要执行下去,保证钱粮充裕,你们再也不会为钱粮发愁。”

  “敢问陛下是何办法?”杨士奇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般问道。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服役!”

  还没等杨士奇开口说话,他身后的杨荣抢着说道:“陛下不可,若是官绅一体纳粮,天下谁还愿意读书考取功名。没有读书人治理天下,这天下岂不是成了率兽食人的蛮夷之地!”

  “朕只是给你们提个建议,愿不愿意那是你们的事,朕不参与!”

  朱瞻基的一句话把准备要跟皇帝辩论一番的杨荣闪着了,准备好的说辞被生生的憋在了肚子里,皇帝这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杨荣张了张嘴,又颓然的闭上,低下头不再说话。

  眼见别人都不说话了,礼部尚书胡潆拱手问道:“陛下!今年会试的题目可有示下?”

  朱瞻基对科举并不关心,这些考中的士子注定不是自己的人,不涉及私利之时一个个表现的慷慨激昂,一旦涉及到私利就会百般阻挠。

  “胡爱卿拟几个题目,朕来勾选!”

  “臣领旨!”

  胡潆问完了自己份内之事便不再发声,只是静静坐在锦墩发呆。这老头是活明白的人,他看得出来皇帝虽然表面上把天下大政交给了文官,但是在私下里却处处在挖文官的根基。

  没有皇帝的推波助澜,朝廷的岁入怎么可能越来越少,锦衣卫在地方上不断的向百姓灌输天子只向百姓征收三十税一的农税,胥吏多要的钱粮都装进了贪官污吏的腰包。

  鼓动百姓们逼急了就将粮食一卖,跟着锦衣卫的暗探,直接移民到海外去生存。皇帝如此大规模的将本来在田地里耕作的百姓弄走,地方少了劳力,也就少了交税的人。

  少了交税的人,官府还要收定额的税,只能逼着剩下的百姓继续逃亡,不过胡潆没有看明白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把自耕农都从土地上剥离,土地都集中在士绅手里,朝廷收不到税怎么运转。

  而且百姓都离开土地,没人种地,土地撂荒的后果就是缺粮,一旦缺粮百姓吃不饱饭是真的会揭竿而起的。

  “诸位还有别的事吗?无事就回去忙各自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