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五个小时_美国学飞回忆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无奈,只能再次打开电影把剩余的看完了。

  现在,正是经过靠极北的区域。因为安全的考虑,因此不能直接从洋区穿越过去,需要稍微沿着岸边飞才会有更多的陆地机场备降的选择性。

  于是,又由这些想法,想起来了之前大学理论课老师说的极地辐射已经驾驶舱内的各种电子设备所带来的辐射。

  这些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离目的地有两三个小时的时候,乘务过来给我们分发表格之类的东西,并一一测了体温,确保我们没有特殊的情况。基本上是对疫情防控的要求填表,同时说在落地的时候,需要填写相关的小程序,才能符合出去的条件。

  在那个时候,国家政务健康码对我们来说都是很新鲜的东西。从未听说过这些,费了一定的手段才设定好,准备到时候提交。

  在后面的几个小时里,我的饥饿感稍微减轻了一些,可能已经有些习惯了现在的状态。只是嗓子里很干。

  一个轻的落地,让我的心又平静了一些。回去的路程又缩短了一些。

  相比在飞机上等待的时间,滑行时间都不算什么。

  也不是从前排开始。有防疫的工作人员,上前一个个报名字后。这样一批一批下机,二三十人一批。

  最后没有报到的,就是最后下机的。我就属于那一列之中。起来的时候,已经坐了这么久的身体已经很麻木,适应了一会儿才稳定下来。

  打开手机后,一个个消息接踵而至。防疫的短信,也有各种铺天盖地的微信消息。

  首先,还是先说了一下落地了报平安。基本上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下机后,经过了很多的通道。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核酸检测,扫描完我的二维码后,才拿到一份核验纸。

  有鼻拭子,咽拭子。基本和在纽约做的流程是一样的。

  一列列人去往临时搭建的厂房里做核酸。左边那一列都是机组人员。他们是单独的通道,也是为了更方便执行后面的人物。像他们,核酸的次数应该会更多,不知道鼻子会受到怎样的痛苦。

  工作人员引导到最近的窗口,也就是前方的那一个。

  黑夜如墨,但是前方一个个窗口有着大量的灯光,让我原本的困意又褪了回去。

  落座,先摘下隔离面罩。由于时间久,耳朵边上已经勒的生疼。再拿下口罩,这也是固定很严实的东西。呼出一口浊气,感受着这深夜的气息。

  鼻拭子是两个鼻子。原本以为,一个刚遭受完痛苦,都想戴回口罩了。但是她手又伸过来,准备另一只。

  又东拐西拐了不知道多少路口,顺着大部队往前走。才看到由省份区分的等待点。

  在这里,就是需要分开的时候了。他老家和我不是一个地方,因此简单说完再见后就往继续向前走去。

  戴着这么多的东西,也看不太清楚他的模样,只是感受到有一个手在一米前晃动。

  只是在等待点一直坐着,不时抬起手机看一眼有没有消息。这个时间点,基本上都睡觉了。期间,可以集体排队去上厕所。已经这个时候了,也是可以去了,因此想来也没有什么问题。

  感觉等了快有一个小时之后,才有人员带领我们出去。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