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七章 陆地与海洋_走私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都有自己属于自己的户籍,而且在每个州府都设立至少一所的学校,学校提供食宿,可让牧民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去学习,不过这些学校并不学习诗词歌赋,而是学习最基础的汉语,毕竟沟通的第一步必然是语言的沟通,只有当大草原上的牧民大部分都懂得汉语时,草原才会与中原大地连成一体。

  学校除了要学习汉语外,也会学习一些简单的算术、医术,这些都是牧民们最常用的学识,其中算术可以让他们在与汉商们交易时不会吃亏,至于医术不但可以治人,更重要的是可以治疗牲畜,草原上的天灾可不仅仅只有雪灾、火灾,瘟疫同样是牧民们最怕的灾难,有时一场大的瘟疫,就能让数个部落因为没有食物而饿死。

  除了上面这些对普通牧民的举措外,周重也借鉴满清对蒙古贵族的统治,那就是让那些蒙古贵族将家中的子弟送到京城,他将专门为这些蒙古贵族开办一所学校学习,一方面让这些贵族子弟成为人质,另一方面也从思想上改造这些蒙古贵族,当新一代的蒙古贵族在大明的教育下成长起来,他们对大明就带着天然的亲近感,也就更不容易发生叛乱。

  也就在周重忙着把蒙古草原纳入大明统治的同时,已经去了埃及考察将近两年的大明水利官员也终于传来消息,现在整条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路线已经确定下来,这条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区本来的四个湖泊,而且全程几乎都是直线,这使得开凿路线大为减少,同时奥斯曼帝国也承诺,他们将负责抓捕奴隶用于开凿运河,这些奴隶不用花钱,只需要保证他们最基本的饮食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开凿费用,但就算是这样,最后估算下来的运河开凿费用还是高达两千一百万两,如此庞大的一笔费用,对于大明和奥斯曼帝国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不过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苏伊士运河是在他们的领土内,而且只要运河开凿成功,那么他们就多了一条黄金水道,每年都可以为他们带来巨额的收益,相信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把运河的费用收回来,更何况还有大明帮他们承担一半的费用,这种好机会他们是绝对不会错过的,所以奥斯曼苏丹赛利姆已经开始筹措这笔资金了。

  周重也没想到开凿苏伊士运河竟然需要这么庞大的费用,虽然大明只需要承担一半,但那也要一千万两银子,幸好这不需要大明一下子拿出来,而是分成数年,这样一来,每年可能只需要一百多万两银子,这笔钱对现在的大明来说,还是可以承担的。

  不过内阁对于这笔庞大的费用却产生了歧见,主要是开凿运河耗费时日太长,据那些水利官员估计,最少也需要七年到九年时间,这么的时间里,谁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