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7章 安史之乱(下)_当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7章安史之乱(下)

  【节度使,意为节制,调度。

  是唐朝为了维持对外用兵或者镇守边关而设置的官职。起初只掌管边境军事事务。

  可是到了开元末期,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土地兼并现象逐渐严重,也就是地主阶级通过各种手段将百姓的土地占为己有。

  尤其是灾年,以钱粮换地,使得很多人口丧失土地成为流民。

  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中央,为了解决流民问题,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雇佣流民大量从军成为职业军人。

  同时期,游牧民族骑兵数量质量得以加强,国家正好也需要可以长期驻守边关的快速反应部队。

  可是军队的开销也随之增加,中央供给不足,于是开始让军队自己在边境屯田耕作。

  这一事务的具体管控权力当然落到了节度使身上。

  逐渐的,节度使掌管了所辖军区的军事、行政、民政、财政以及生产和税收。

  在辖区内吸收流民,补充兵员也由节度使管理。

  这样一来,随着节度使的权力增大,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士兵就容易出现“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的现象。】

  (罗马:这个我熟)

  (土地兼并啊,封建王朝后世都会出现的问题)

  (历史周期律)

  (好家伙,这是军阀的节奏啊)

  ……

  各时空的朝堂皆面色严重。

  这场动乱,竟还与土地兼并有关吗。

  古代的工商业不够发达,土地就成了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和生产保障,当时即便是官员的工资也是拿粮食来结算的。

  朝廷如果想要筹建大事,比如战争、灾害等,首先考虑的是国库的粮食是否足够,有粮食才有银子,而有银子却未必有粮食。

  作为一个农耕大国,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王朝发展初期,有粮食百姓才安心。那时候人少地多,人们刚从动乱中缓过神,朝廷也还算英明,使得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但王朝逐渐稳定,经过几代的发展和财富的堆积,生活水平逐渐上升,阶级鸿沟愈发明显。

  人口增加,人多地少,一些农民失去土地,被地主阶级兼并。

  矛盾出现,等到掠夺愈发严重,没有田地成为流民的人在聚集在一起后,就会对王朝造成威胁,这就离末年不远了。

  这个道理朝臣们懂吗?

  当然懂。

  甚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不少办法。

  比如均田制,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制度等。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但却无法根治土地兼并问题。

  毕竟朝臣们是得益者,阶级的对立使得一些问题根本无法深耕。

  那后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各个时空的朝臣们心中忐忑,难道就真的逃不过这个魔咒了吗……

  的浅显,连一些武将都明白了其中的问题。那又能怎么办呢,天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