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7 初代御本姓_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倭人的姓氏就全部被这三位单身狗给凑齐了,在这些姓氏中,包括且不限于苍井、武藤、小泽、酒井、玛丽、樱井、法子、莉亚、观月、麻衣、新恒、雏乃、结衣、佳代、原纱、里美、央莉、吉泽、滨崎、明步、御坂、美琴……等等等等……

  因为时间仓促,这些苗字五花八门,也部分雌雄,然而用在这些浪人身上效果出奇地好。

  不管怎么说,这个后来被海外倭人们称为“澳洲苗字必称令”的事件被倭人载入了家谱,显然对于这些漂泊海外的倭人来说,这是一件大事。

  而且那群华人随从们也对桂师父给取的这些“姓氏”评价很高,认为这些是非常“雅致”的姓氏,深得东瀛风俗之三味,大有日本华族----也就是贵族姓氏的风范,然而在场的倭人们虽然不懂何为三味,但看见自己有了真正的“汉字正名”,也很高兴很激动。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日本人还是很崇敬中华文化的,崇拜汉字也是其传统之一,在日本,如果一个事物只有片假名而没有正规的汉字命名,则意味着不正式、不正统,甚至是卑微的。

  显然,一个家族和个人的姓名也是这样。因为在这个时代,在东瀛只有贵族和高阶武士才能用“汉字苗字”,比如天皇一系的平氏、源氏、藤原氏和橘氏,摄关家的近卫氏、清华家的久我氏、西园寺氏等.

  然而对于普通人、包括那些富有的普通商人来说,姓氏这个东西,对他们是非常遥远和高不可攀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资格使用姓氏,更没有资格使用汉字姓氏。

  所以,桂咸宁的这一做法在倭人群里是很震撼人心的,在这群倭人的眼里,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这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他们尊严。

  尽管桂咸宁他们只能算是歪打正着。

  所以这些姓氏到后来被这群日本人一直坚持使用了下来,并且被倭人统称为“海外初代二百姓”,虽然后来有很多来自东瀛的移民到澳洲后也获得了自己的姓氏,但是这最初的那二百个姓氏被倭人们称之为“初代移民姓”,至于那最先有的二十个姓氏,则被冠以“初代御本姓”的名号,颇有海外华族的感觉。

  由此在若干年后,在东瀛海外,形成了一个数量极大的亲澳洲的海外倭人移民家族群。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五月上旬,糖厂试生产成功后,桂咸宁为了不让设备闲置,也是为了继续提高倭人们的工艺操作水平,决定充分利用丛林里的野甘蔗资源维持糖厂的日常生产,直到帝力岛的甘蔗收获季节到来为止。

  于是侯相麟以总督的身份与洛卡部落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用二两白银一吨的价格,收购洛卡部落的男女老幼们采集来的野甘蔗,实践后的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