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周郎二十四岁官拜大将_剪辑十大忠臣,各大帝王起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曲阿,逼走刘繇。

  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

  他对周瑜说:

  “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吧。”

  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

  ……

  大秦。

  秦始皇嬴政把玩着手中的传国玉玺,上面“受命于天,即寿永昌”的八个大字显得格外的晃眼,

  看着另一时空的传国玉玺,秦始皇嬴政说道:

  “这是我大秦的玉,没想到流传到了后世,后世之国还一直在沿用,

  此玉价值连城啊,没想到孙策和周瑜居然有如此魄力,实在是令人刮目相看!”

  公子扶苏诧异的说道:

  “父皇,这玉不是代表着天命吗?他们就这么轻易拱手相让了,却只换来了几千兵马!”

  秦始皇嬴政眯着眼睛,用着无比豪迈的语气说道:

  “我泱泱大秦的国运,从来不会系于一块破玉石之上,只是因为朕在大秦,所以天命就在大秦!

  大秦的国运和天命从来不是什么破石头赋予的,而是奋我大秦六世之余威,才成就了天下不可阻挡的湟湟大势!”

  ……

  大唐。

  大唐距离汉朝的时代并不遥远,唐玄宗李隆基看着天幕之上的传国玉玺,

  在看着英姿勃发的孙策孙伯伯符和儒雅随和的周瑜周公瑾。

  不由得回想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李隆基高举手中的夜光杯说道:

  “哈哈哈,好一个孙伯符,好一个美周郎,朕当年,亦是如此意气风发,积极进取啊!

  这才看上了我大唐的盛世,这才有了开元之治,天下太平!”

  “陛下当年不容易啊!”

  “也幸亏陛下披荆斩棘,才有了如今大好局面!”

  ……

  恭维的声音不绝于耳,李太白觉得甚是喧嚣吵闹,但看到天幕上的两人,不由得想起之前自己所做的诗,忍不住开口吟道,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伯符,周公瑾,好好好,妙哉妙哉。”

  ……

  东吴。

  这一刻,周瑜和孙策面面相觑,东吴的将士们也愣住了,

  天幕之上赫然是在播放主公和周将军的事,这也太神奇了吧!

  周公瑾忍俊不禁的笑道:

  “伯符,这是上天在播放你我的往事呢,当真有趣!”

  孙策的眼眶也有些湿润,强忍着泪水说道:

  “公瑾,当初幸得你来投靠相助,否则今日孙伯符,不知是何等场面。”

  “伯符,不必如此,你我兄弟二人,还说这么见外的话?”

  “哈哈哈,倒是我着相了,只是这天幕来的蹊跷,咱们该怎么处置?”

  “先静待其变吧,后发制人,先看看再说!”

  周瑜胸有成竹的说道,孙策只能点头陪着他一起观看天幕。

  ……

  天幕之上时间流逝!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来到寿春!

  建安三年,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想任命他担任手下的将领。

  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周瑜在做居巢县长时认识了鲁肃,认为他非同寻常,主动与他相交,

  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友情。

  这一年,周瑜和鲁肃一同从居巢回到吴郡,

  (三国演义有不同程度的抹黑周瑜和鲁肃的嫌疑,但是周瑜和鲁肃的关系真的很好,而且鲁肃也不是什么阴谋家)

  周瑜和鲁肃死之前,可没有人敢说江东鼠辈这一称谓。

  ……

  终于,周瑜高调归来江东,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

  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

  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

  就当着三军将士的面,孙策对着众人高声说道:

  “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

  我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予我的支持呢!”

  【这一年,周瑜24岁!官拜建威中郎将!】

  。。。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