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章 水上甘宁,陆地魏延_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水上甘宁,陆地魏延。

  和“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相比,这句话就不太为人所知了。

  但这句话既然能流传,自有它的道理。

  先说前半句。

  在正式投了张绣之后,甘宁就果断向张绣坦白了自己的过往。

  但实际上“锦帆贼”的名气比他自己承认的还要大。

  要知道他当初可是用虎皮包裹船身,身系铃铛,招摇过市。

  如此显摆却让当地官府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可见其水战能力。

  如果不是后来自己觉得名声不好听金盆洗手,搞不好现在都没人能奈何的了他。

  至于后半句,虽然略显夸张,但也是差强人意,绝不是言过其实。

  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在被刘备出人意料的安排成汉中太守之后,就曾对刘备说过“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话听上去像是在吹牛,但是他真的做到了。

  魏延任汉中太守期间,曹魏始终无可乘之机。

  他充分利用了汉中崇山峻岭的地貌特征进行布防,在各个小据点之间相互支援,寸土必争,拖到敌人支撑不住只能撤退。

  后来继任的吴懿、王平等人沿用了魏延的防守策略,也非常奏效。

  说汉中几十年安然无恙最大的功臣是魏延也不为过。

  后来姜维判断曹魏进攻的重点将会在陇西一带,改变了魏延的防守布局,放弃了外沿小据点,实行“敛兵聚谷”的策略。

  具体来说就是收缩防线重兵,部署在汉城和乐城两个汉中的咽喉要地。

  后来钟会伐蜀,在剑阁为蜀军所阻。

  邓艾兵行险者,偷渡阴平,直接拿下成都。

  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虽然蜀亡的根本原因是两国国力差距和后期蜀汉朝政的堕落,可说是大势所趋。

  但就这场战役和汉中失守来看,姜维无疑脱不了干系。

  敛兵聚谷,坚壁清野的战略不能算错,可一旦被对手抓住兵力空虚的机会,就酿成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

  蜀汉,输不起。

  所以,魏延很强。

  书归正传。

  正因如此,虽然当下情况恶劣,但张绣却不是特别慌张。

  毕竟水上甘宁和陆地魏延这两张SR卡已经被他集齐了。

  再者己方现在依然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并非没有反败为胜的希望。

  在他看来,至少现在的局面远比几個月前曹贼大军压境时要好。

  作为三军统帅,张绣镇定自若的模样自然也迅速影响到了其他人。

  在一开始的慌张错乱之后,水陆两军在甘宁和魏延的指挥下,竟是真的渐渐将局势稳了下来。

  甘宁自不必说,单以水战论,他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保三争一的存在。

  此刻他硬生生领着一众并不熟悉水战的南阳兵把劣势局打成了僵持战。

  之前在江夏,甘宁虽然也曾跟张绣出战,但表现并不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