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章 休养生息_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绣虽然是理工男,但作为穿越者的他却很清楚,要想搞好发展,核心其实只有两条:

  钱和人。

  所以张绣首先采纳了贾诩的提议,学习曹贼在宛城招募军民实行“屯田制”。

  具体来说,就是募集流民,把无主和荒废的土地分给他们。

  同时向他们提供耕牛、农具,鼓励他们从事集体生产,最后向他们征收租税。

  屯田的农民没有兵役、劳役负担,能够在张绣的庇护下专心从事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张绣也能够通过租税获得稳定的收入和粮食。

  事实上,哪怕曹操在许都的屯田制也才刚刚开始实行,效果并没有体现出来。

  但张绣听到贾诩的建议后却立马同意了。

  这项政策他一听就觉得耳熟,仔细一想就记起这在历史课本上提过的,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适合宛城的政策。

  当然他也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宛城特色分别实行“民屯”和“军屯”。

  民屯不必多说。

  至于军屯的主力正是那些荆州降兵。

  让他们打仗未必肯干,哪怕全部打散放入军中也有安全隐患。

  但是种田嘛……

  这年头除了世家子弟,谁还不会这项技能?

  而且还能大大增强他们对宛城的归属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张绣还下令在城内张贴告示,并派人向整个南阳郡宣传,他要广纳贤才。

  这个年代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的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这种方式被张绣果断摒弃。

  他直接把穿越前自己单位的规章制度拿出来,稍微改了改就甩给了贾诩。

  贾诩看到以后当场就愣住了。

  张绣给的制度核心其实就两条:

  宛城官吏的选拔任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优先。

  还要从德、能、勤、绩、廉五個方面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考核。

  不问出身高低,只要有真才实学,又没有品德方面的恶行,就可以来宛城做官。

  由张绣定下基础,经贾诩润色丰富的“求贤令”一经宣布,就引起了本地世家豪族的激烈反对。

  这种做法打破了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自然不愿意接受。

  但最终还是被张绣以强硬的手段镇压下去。

  也就是张绣与宛城居民齐心守城十余日,携大胜之势,又当众斩了刘表的外甥,个人威望大涨。

  要是在宛城之战前推行这项政策,他这个外来户想都别想。

  哪怕如此,还是有不少当地豪门拖家带口离开了宛城。

  甚至一部分人干脆辞官不干,撂挑子了。

  张绣也不惯着他们,但凡是辞官的,今后一律不再任用。

  不但如此,张绣还推波助澜,放任贾诩对宛城官场进行排查,清理和替换那些心向荆州的基层官员。

  他之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