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三章 逆臣(十五)_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福建也丢了。接下来的绍武小朝廷忙着与桂藩的永历帝争位,结果被李成梁背刺得手,广东一省丢得就好像是儿戏一般。

  这三轮下来,大明就只剩下了大西南的那几个“欠发达”省份而已,其中四川还乱成了一锅粥,云南也已经落到了他们兄弟几个的手里,湖广则在持续性的拉锯战中日渐残破。眼看着大明就要谢幕了,于是乎,天南海北的抗清势力团结在永历的旗帜之下,与满清作战,至少名义上是这么回事儿。旁的不说,抛开孙可望那个大冤种以外,起码内斗的规模已经不复从前了,乐观一点儿去看的话,这总归还是一种进步嘛。

  这期间,虽然还闹出过一些宗室争位的段子,但也都只是些跳梁小丑罢了,影响力有限到了随便去个总兵、副将什么的就能将那份野心扑灭。

  “是的,世人都想要这拥立之功,可殷鉴未远,就在夏后之世,当下鞑子只是刚刚露出了些许颓势,可仍旧控制着大明大半的疆土。宁宇,你觉得我会做那等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吗,大木是这样的蠢货吗?”

  愚蠢,这个词在李定国的眼里摆明了是没办法和陈凯挂上钩的,郑成功他虽然没有见过,但通过书信,以及和陈凯的间接交往,也深知那定是一个才智卓绝之士。

  “竟成你刚刚说到那位张尚书和牧翁是?”嚬

  “张侍郎讳煌言,曾是监国鲁王殿下任命的兵部左侍郎,负责监军定西侯军,定西候去世后所部便由张侍郎统领。至于牧翁,则比较特别,他是大木的老师,大木的号便是他起的。烈皇在世时他曾为礼部尚书,到了弘光皇帝在位时亦是礼部尚书,后来就降了鞑子……”

  “啊?”

  水太凉、头皮痒的段子陈凯不觉得有必要和李定国细聊,况且钱谦益在潜伏期间还是为抗清运动做出了很多贡献的,属于改邪归正的类型:“比如前不久反正的金华总兵马进宝就是受了牧翁的多番招抚,其更是多次变卖家产供给军需。另外,牧翁还谋划过楸枰三局,为此曾竭力联络南直隶的义军。”

  说起来,楸枰三局是与李定国进取广东同时期的战略,合作的也是已与李定国生了矛盾的孙可望。但那时候孙可望势大望势大,又把持着朝政,摆明了与其合作更有成事的希望,包括郑成功派遣张名振、张煌言三入长江其实际上也是服务于楸枰三局。

  不过,当江浙潜伏者的使者亲眼见识过了秦王府和安龙行在的天差地别,大抵也搞清楚了永历朝廷当时的状况。伴随着平一统、贺王盛复明桉被满清侦破,他们与孙可望也就没有了后续的合作意向,转而专心勾搭郑成功北伐和策反满清的督抚将帅去了。

  听罢了陈凯的介绍,李定国也更好的理解陈凯之所言——与唐藩关系密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