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 崩塌(十七)_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子的车驾,追,余佑汉确实是追上了,但又好像不能说是追上的。确切的说,是车驾抵达了永历帝与李定国约定的汇合地,已经停了下来,并且还是两天后他才赶到的。

  此间已经是大理府的赵州,距离洱海只有二十里不到,但是距离昆明却足足有六百里开外。侍卫与靳统武部的一个熟识随便聊了两句,便搞清楚原来永历帝的行在在腊月十五出发,当天就走了六十余里地,赶到了昆明府城西南方向的安宁州。接下来的九天,平均下来每天都是这个速度,到腊月二十四就已经抵达了此地。(注)

  日行六十里,这个时代很多军队都做不到的事情,永历帝带着一众太后、皇后、皇子、太监、宫女,以及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眷,竟然做得到,而且还是一连十天,天天如此,实在是匪夷所思。

  余佑汉不敢对汉家天子心生不敬,但若是换了陈凯,总免不得要吐槽一下“这位大明皇族第一长跑健将果真是宝刀不老,如此神速,只怕就连大金皇九妹完颜构都要甘拜下风”。

  事实上,跑路这档子事儿,永历帝的行动力向来是极强的。与李定国最终敲定路线和目的地只过去两天他就出发了,随后日行六十里,只用了十天就抵达了预备的汇合点。相较之下,认了金人做祖宗的我大清这边儿,由多尼、吴三桂、赵布泰统领的清军主力则是在明廷启程半个多月后才磨蹭到了昆明城,随军的绿营兵们连正月初二的捞面都没能在昆明城里吃上,如果以他们完成会师开始计算的话,每天也只跑了四十里地而已。

  清初的八旗子弟跑不过拖家带口的大明皇帝,这就好比是大规模骑兵野战辽军打不过宋军一个道理——听上去就是无稽之谈,但却无不是事实。

  向通政司交了奏疏,由于陈凯如今的分量,第二天早朝时余佑汉便被带上了“大殿”,也就是赵州的州衙,临时充作行宫使用。

  “草民余佑汉,恭请吾皇圣安。”

  一介草民,按理说送了奏疏就可以在驿馆等着了,等到朝廷批复了,再带着圣旨回去。当然,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封疆大吏会派一个普通老百姓来送奏疏的,更重要的是写这份奏疏的是陈凯,当今大明绝对意义上的地方实权派文官,皇帝说什么也是要给一个面子的。

  “平身。”

  谢过了天子,余佑汉眼观心、心观口的立在大殿上,就连呼吸都刻意压低了几分。刚刚进入大殿时的那一撇,皇帝的尊容他是亲眼所见,确颇具人君之像,让人不由得生出了几分敬意。况且,他还是第一次上殿,心里更是紧张得不行,几乎是完全机械性的按照此前礼部的官员教的礼节去做。

  礼部尚书程源因马吉翔的缘故已在家闭门谢客多时,此番移跸,他才不得不重新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