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祖屋和田野_从UP主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排房子。

  两兄弟两间房,但一共只有三面墙,因为中间有一面墙是共用的。

  这共用的墙,在方言里叫做同进壁。

  而套房,虽然农村不存在三楼不认识五楼,五楼不认识六楼的情况,但相比“同进壁”终究是少了几分意思。

  车子开过这栋全村最高的建筑,在老宅院子前停了下来。

  夏天昼长夜短。

  快七点了,天才刚刚擦黑。

  孟时坐在车里,看着建于晚青的宅子,感觉它像一个佝偻着身躯的老人。

  它已经过了它辉煌鼎盛的时期,如今和旁边这栋新起的套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阿爷住的是祖屋,太奶奶那一辈传下来的老宅。

  整体木材构建,上面盖着青瓦,前面是一片院子,后面是一片绿竹林。

  穿过竹林是田野,曾经那一大片地都属于太奶奶,不过现在其中只有七分地是阿爷的。

  不要误会。

  七分是亩。

  南方多雨水,老屋的瓦片需年年翻,去掉一部分老化开裂的,再换上一部分新的。

  但今年这个工程还没有开始,因为瓦片的颜色很均匀,上面还有一些淡淡的青苔。

  最中间的那一排瓦沟,靠近屋顶的位置长出了一颗狗尾巴草,应该是鸟没消化的种子发芽了。

  其中一根支撑瓦片的椽,屋檐出还长出了一片白色的柴菇。

  看来最近下过一场连绵的雨。

  “干嘛呢?”

  年哥停车熄火就风风火火的下车往里走,走出去快十米才发现,孟时还坐在车里看着老房子的屋顶出神。

  听到年哥的喊声,孟时伸手把手刹拉上,然后下车跟在了他后面。

  孟时以为自己会很坦然,毕竟阿爷九十一了,无病无灾,就算这次真的走了也是喜丧。

  但站在老宅前面,孟时感觉自己的手有点抖,心里还萦绕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他失去了从容。

  年哥脚步很快,孟时吊在后面。

  院子中间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出花纹的路,两边依旧是泥土,没有迎着潮流浇上水泥,这给了杂草生机。

  左边原本有一个浅浅的池塘。

  孟时小时候这个池塘就已经干了,不过在记忆里,每当雨季它依旧会萌发出一点生机,一些比指甲盖还小的绿色植物会连成一片漂浮起来。

  而现在,池塘已经被填平,上面搭了一个丝瓜架。

  丝瓜架上,零星的开着几朵嫩黄色的花,现在这个时候丝瓜已经成熟了,这些花该是第二批了。

  祖屋方方正正,地基整体用石头垫高,所以有台阶。

  正面是开放的大厅,原本是祭祀用的,上面供着神像和同宗的牌位。

  小时候阿爷家养猪,年前杀完了都要先在这里供奉。

  不过现在猪早已多年不养,牌位也都已经移去了祠堂。

  左右都是厢房,厨房在后面。

  “嗯时回来了。”

  年哥的声音从主卧里传出来。

  左边的厢房是主卧,大伯正靠在门边抽烟。

  “回来了?”

  “嗯。”

  “进去吧。”

  孟时点点头。

  大伯是阿爷的大儿子,不过他前面还有三个姐姐,后面是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阿爷那个年代生孩子不仅多,跨度还大。

  第一个女儿出生,还没解放,最小的儿子结婚赶上了计划生育。

  进门第一个眼看到是大姑。

  大姑和奶奶一样剪到耳朵边的短发,用黑色的别针夹到耳后。

  她头发已经都白了。

  十几岁的女人和婴儿相差很大,但八十几和七十几看着真的没多大区别。

  二姑没在、三姑蹲在奶奶旁边在她耳边说着什么、二伯站在床边。

  小姑背对孟时跪在阿爷旁边,手轻轻的抚着他的胸口。

  阿爷的呼吸有些急促,但脸色并不难看。

  孟时抬脚跨过门槛,一屋子的长辈都看了过来。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