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水稻育秧_奉系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a的好处,通过分组负责的方式,老百姓不再是一盘散沙,全都被组织起来了,这是中国历朝历代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政府第一次不用通过地主,就能把政令直接落实给每一个老百姓,这种变化堪称天翻地覆。

  而组织起来的老百姓已经不是传统的佃农,而是具备了一些农业工人的雏形,按照张廷兰的jihua,五年之后,老百姓重新获得土地所属权的时候,他们直接转为农场化的经营,彻底摆脱传统的小农经济。

  生产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大的抗风险能力,这些老百姓也不会因为一场水灾,就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同时张廷兰还利用各种手段鼓励他们进行多种经营,这些老百姓之中可能会出现商人,手工艺者,养殖户等等职业。有了他们的存在,农村经济就会发展起来,而且由于采用了这种方式,还能避免藏匿土地的情况。

  长远来看,这些农场肯定还会发生变化,现在所有人的土地数额都差不多了,在未来肯定会发生兼并的情况。农场内部兼并,农场之间兼并,出现规模更大的农场,这些农民或是彻底变成农业工人,或是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贡献liliang。

  不管走向哪个方向,都意味着中国传统的农村模式被彻底打破,地主和佃农也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一串记忆。

  “拙言,好处还不只这些,你现在不是兼着民兵的督办么,那就更好了,建成一个农场,随手就能组织起来护卫农场的民兵liliang,根本就是水到渠成,不用你浪费一点精力,要不然你还要每个村都派人过去,老百姓多半还会不情不愿。”

  张廷兰的脑子转动的比王永江还快,他说到了这里,张廷兰已经猜到了他的想法。

  “岷源先生,你是说从关内移民,也采取这种方式,咱们把从俄国捞来的资金拿出来,在奉天划出一块块的荒地,然后从关内引进移民,让他们先进行开发,然后再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变成一个个的农场。”

  “拙言你说的太对了,咱们刚刚清查了八旗贵胄,手里头还有不少剩余的土地,正好现在都能用上,如果奉天上下都建成了农场,税收就有了保证,我的那套清丈田亩的做法就能暂时抛开了。”

  “别!”张廷兰急忙拦住了王永江:“岷源先生,你可不能太乐观,这是改变几千年传统的事情,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且国外的那些农场都是要面向市场的,要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再去种什么。咱们建立少量的农场或许不用考虑销路的问题,要是奉天遍地都是农场,就不能不思考了,要不然粮食大量积压,这些老百姓也会失去积极性。”

  在王永江的脑袋里真没太想过粮食太多了怎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