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八章 齐国的路(六)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君,只需要“十取其三”,获得足够的利益充实府库、征召士卒即可。

  而且还可以极大地促进齐国的经济发展,使得手工业发展起来,手工业的发展才能够使得“卒有甲胄、士有戎车”,也为组建一支类似于泗上墨家或者西河武卒的常备军做物质基础。

  如此这般,既可以防备贵族和商人,同时又能让商人和小贵族们依附于国君。

  在外部“开阡陌”的浪潮之下,齐国的贵族们反而得到了支配封地农夫的权力,这使得他们必然紧密团结在齐侯的周围,维系他们的利益。

  在贵族高贵而商人贱人的背景下,又扶植一些家族依附国君形成大型的手工业、又允许贵族将封地上的农夫送入手工业劳作的方式,既解决了“民皆变业”的问题,又使得这些扶植起来的豪商必须支持君主,否则他们的利益就要被贵族掠夺。

  而且,这样的扶植,还可以使得齐国本地的豪商和泗上墨家决裂,泗上墨家的商业必然会损耗这些被扶植的豪商的利益,他们如果无法在商品贸易上战胜泗上墨家那边的商人,就必须依靠齐侯的权力在国内获得特权以获胜。

  在解决了贵族、豪商、军制、税收等问题后,就要做下一步加强君主集权的打算。

  当年观众的改革,是在分封制的基础上的改革,在不触动分封制的前提下,将全国分为十五个男爵领和六个工商业城市——十五个农业区需要提供兵员、六个工商业城市只需要纳税提供少量的兵员——那么管仲的想法就是:分封制为前提,那么君主只需要拿到五个男爵领和六个工商业城市,那就可以对其余贵族形成碾压的力量。

  如今管仲的改革成果早已经破坏,时代证明这样的手段可以使得齐桓称霸,却不足以应对现在的天下局面。

  所以,田和设想,要加强集权,形成一套君主直辖的行政手段。

  田和设想,将整个齐国的国土分为五都。

  临淄居中。

  莒地作为对墨家的东部前线。

  即墨作为胶东后方。

  高唐作为对燕、赵方向的前线。

  平阴作为对魏、鲁、和南下泗上的前线。

  这五都设立名为“都大夫”的总督,掌管军政大权。

  都大夫不是分封的大夫,不是上卿、上大夫这样的爵号,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类似于楚国的“公”,但又不可以世袭。

  都大夫的人选,由国君亲自选定,而且当然从贵族中选拔。

  都大夫在“五都”没有封地,他们作为“大夫”有封地,但是作为“都大夫”没有额外的封地,使得他们必须听命于君主。

  都大夫之下,设立有其余的行政机构,但是不同于“大夫”,这些行政机构的人选,不是贵族的家臣和士,而是国君选派的贵族子弟或是士人。

  五都中,都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常备军,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