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八章 风林火山之后_战国野心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坏的打算就是各国联军攻入泗上,但是进入泗上如同进入泥潭,密密麻麻的新型堡垒、加固之后的城墙,都会让各国联军寸步难行。

  但泗上经不起长期的战乱,因而这一次要做好各国一旦干涉,立刻出兵在泗上之外解决战争的打算。

  半个月前的会议之后,义师已经开始秘密调动,第六、第七两个师调动到了缯、郯方向,一旦费国的局面不可控制,一旦接到费国决议加入更加深入的同盟的决定,立刻出兵解决掉费国的贵族反抗。

  剩余的主力,则开始在沛、滕等地集结。

  大军集结,市贾豚并非是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可这些集结作战的事却和他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义师数量的增加、作战方式的改变,都让以前那种”因粮于敌”的战略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孙子、军争》曾有一段总结作战的经典的“风林山火”四字名言。

  正是: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然而,在“风林火山”紧接着的下一句,就是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军队行动,按照孙子所言,需要依靠掠夺百姓、分兵行动来进行,否则的话后勤就足以成为一场灾难。

  所以一般情况下各国作战出兵的时机,都是选择马上收获的时候,这样就能做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一方面可以削弱敌国的战争潜力,一方面又能解决自身的后勤问题。

  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但墨家不能用。

  因为墨家说的是“天下人”的概念,只有楚国是楚国人、赵国是赵国人的情况下,才能掠夺“敌国”的百姓。

  可墨家认为自己没有固定的国,而是隶属于天下,那么这么做等同于掠夺自己的百姓,这从自己道义的逻辑上就说不过去。

  如果你把别人当敌国,别人也会把你当敌国,这是一样的道理。

  况且,义师后勤充足、待遇尚可,又灌输了“利天下”的概念作为军队思想的核心。

  敢有军事主官弄出来“掠乡分众”的政策,可能当天就要进军事法庭被审判炮决,这是底线。

  要心怀天下,要眼光万里,就不能为了一时的小利去做什么掠乡分众这样的事,哪怕为此输掉了一场战役,也不能坏了规矩。

  规矩,才是墨子生前认为墨家足以发展壮大利于天下的两条最重要的根基之一。

  因此,墨家要为战争做准备,就必须提前组织一下后勤,这才是市贾豚来到陶丘的最重要原因。

  现如今没有比墨家更有“钱”的组织、个人亦或是诸侯,所以掌管墨家财政的市贾豚心中,解决此事的办法就是“只要有钱,在宋等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的开始、宋国圈地种棉粮的深入,市贾豚的想法在别处可能不怎么对,但在这里是没错的。

  以宋地而论,包括鲁国的一部分,卫国靠南的一部分,只要有钱,粮食根本不是问题。

  但问题在于一旦开战,粮食可能会不好购买、价格上涨、而且难以集中。

  因而,市贾豚要在开战之前,沿着胡陵、方与、亢父、楚丘、陶、安阳、煮枣等一代,开始准备大量的粮食。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