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6章 推枯拉朽_从我的团长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顿南渡河是伊洛瓦底江的一条小支流,不长,水也不深。

  战车连和川军团一起从南渡河上游的某处比较浅的地方泅渡过去,然后迂回穿插到了355高地的侧翼。

  “到了,到了!”迷龙从战车上跳下来,拍了拍快要睡着的豆饼。

  豆饼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发觉战车连已经隐蔽在河边的一个小树林之中了。

  麦克鲁汉立即架设电台,跟师部联系,报告战车连和川军团当前的位置。

  王飞从战车上跳下来,活动了一下筋骨,后面的步行队伍也逐渐追了上来。

  坐在坦克顶上跟坐车不一样,没有固定的座椅,一个急转弯说不定就能从坦克上被甩下去,所以很不舒服,像豆饼这样还能睡着的,简直是奇迹。

  此处距离355高地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王飞拿着望远镜,观察355高地上日军的情况。

  日军战车已经摆开了阵势,只不过是摆在了正前方,用来阻挡第50师的渡河,说明战车连迂回到侧翼的这个位置,暂时还没有被日军察觉。

  通过观察,王飞发现,师部收到的情报不太准确,日军的这支装甲部队,实际上有三辆是94式超轻型坦克。

  这种坦克,战斗全重仅有吨,高约米,成员2人,车长约3米,其武器配置只有一挺毫米或者毫米的车载机枪,与其他国的坦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又叫“豆战车”。

  其余四辆是九七改,又名“哈奇改”,装有身管较长的战车炮。

  这与战争初期日军的九七式坦克装备的短管战车炮颇为不同,具备一定的穿甲能力,显然是吸取了太平洋上和盟军装甲部队作战的教训后改装而成的。

  九七式战车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有名的中型坦克,于1937年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日军陆战部队。

  它虽名为中型坦克,实际上战斗全重只有15吨,只相当于别国的轻型坦克。装甲厚度一般为25mm,简直像是用铁皮制造的了。

  原本战车上只装有一门57mm短身管火炮,经过改装后,由三菱公司设计出新炮塔,换装47mm的长火炮,穿透威力大了一些,在500米距离上可穿透75毫米厚的钢板。

  车上携带104发炮弹和2500发机枪弹。

  不过,这种小口径的火炮在太平洋盟军部队装备的M-4、M-3谢尔曼战车面前就是个弟弟。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75mm的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和榴弹。

  如果是在欧洲战场上,面对虎式坦克的重炮,M-4谢尔曼坦克被称作“打火机”,一打就着。

  但此时,33吨重的M-4谢尔曼战车,面对日军只有47毫米的97改战车炮,或者只有三吨重的“豆战车”,的确是地地道道的“巨无霸”!

  M4战车虽火力上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