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8章千万不要坐船_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殿上,群臣沉默不言。

  只有一片吸气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的,朝廷每年少了这么多税收,朝廷收不到钱,自然就办不了事,这个时候如果谁敢出头为那些盐商说话,那就是厕所找死。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章出身底层,自幼看尽人间的苦难,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因此当他君临天下之后,就非常重视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

  按照太祖朱元章的规划,以后明朝是不会有穷人的,而且还会越来越富有,因为,明朝实行的是定税制,即在洪武年间,就把天下税赋应该交多少给规定好了,以后再开垦土地也不增加税收。这样算下来,耕地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而税收没有增加,那么均摊到每个老百姓头上的税收是减少的。

  唐,宋,元,明,清,明朝的税率是最低的,农业税7%,商业税低至%,明朝后期朝廷财政困难,万历帝不想增加百姓的田赋,就去增收矿税,希望借此增加朝廷收入,可是当时文官集团已经沦为大地主大富商的代言人,他们都极力反对收税,还扇动底层百姓抗税。

  其中高攀龙的《上罢商税揭》、李三才的《请停矿税疏》、叶向高的《请止矿税疏》和《再请止矿税疏》,纷纷把矿税污蔑成横征暴敛的荒唐税政。

  这些人都是当时的东林党大臣。

  回顾整个明朝历史,几乎就是一场皇权与文官集团的税政大战。万历皇帝搬出了张居正,通过变法对抗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明熹宗则祭出了大奸臣魏忠贤,以暴制暴打击庞大的文官集团。但他们都只取得了短时间的成功,一旦瞅准机会既得利益集团就会疯狂反扑,明朝政府就再次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可是这些人在清朝抗税,就遭到了清朝的强力镇压,抗税的,不叫税的,全部抓起来统统砍头,最后税收成功收上来了,朝廷也就有钱了。

  那为什么明朝皇帝收不上税呢?

  有人说是文官集团势力太强大,要我看,这都是惯的。

  明朝有一个东西很出名“廷杖”,也就是大臣惹怒了皇帝,皇帝把大臣的裤子脱了,让太监打屁股。

  这廷杖惩罚太轻了,有的大臣还引以为荣,被皇帝廷杖就说明自己敢于直谏,自己是个好官。

  可是大家有听说过朱元章和朱棣时期有什么廷杖吗?

  没有。

  那时候的官员如果犯错或者贪污,直接拉出去砍头,剥皮。谁敢不听话就死,后来朱瞻基他老爹优待文官,不杀文官,在位仅八个月,死后就得到一个庙号”仁宗”。

  古代皇帝去世以后,都会被供奉在皇家的家庙里,还会取一个特别的名号,即我们所说的“庙号”。庙号代表着皇帝生前对这个国家的功绩,古代皇帝对这个很重视。

  比如神宗,武宗,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