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章 出现危机_大明最后一个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乾清宫内。

  崇祯听着户部尚书的话,不禁陷入沉思,他没想到情况已经这么糟糕。

  米价上涨一倍,其中意味着什么,他还是知道的。

  老百姓不知道米价为什么涨价,他们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他们只知道自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钱不够用,饭都吃不饱。

  他们就会骂奸商,骂朝廷无能,骂自己这个皇帝。

  “王大伴,京师的米价涨了这么多吗?”

  “皇爷,这个奴婢也不清楚,”王承恩摇摇头,这几天忙着东厂的事,这等小事他从来不关注。

  “这么重大的事你怎么能不知道呢?”崇祯严肃道:“这次朕就不罚你,不过以后你要注意,这些都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大事,一定要及时上报。”

  一两银子在明朝太平时期可以买190斤大米,或125斤猪肉,或200斤鸡。

  一两银子足够五口之家用一个月了。

  这些都是发生在明朝鼎盛时期,崇祯年间很多物价都开始上涨,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大降低。

  “是,奴婢以后一定会注意,”王承恩连忙点头。

  崇祯转头看向户部尚书,严肃道:“毕爱卿,你反应的这个情况很重要。”

  “朕可以给国库拨款,但是朕要你把钱用到正事上,如果朕发现有人挪用朕的钱,朕一定不会手软。”

  “皇上放心,我一定会派专人监督这笔钱的使用,早日疏浚运河,把粮食运到京城。”

  毕自严为官清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实干家,去年清兵入关,各地兵马勤王40万云集京师,这粮草军饷供应就是大问题。

  他连续数月,衣不解带的处理后勤供应事务,在他精心策划下,粮饷供应及时,为挫败清兵立了大功。

  “王大伴,从内库拨一百万两到国库,”接着,崇祯看向毕自严,“毕爱卿,漕运不能断,这关系到边军,京师的粮草供应,运河要早点疏通。”

  “遵命,”毕自严点点头。

  “同时,京师的粮价也要降下来,”崇祯要求。

  “皇上,这恐怕短时间办不到,京师是缺粮,才导致粮价上涨,”毕自严很为难,他也很想粮价跌下来,可是漕运的一百万石粮食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到达京城,现在只能等。

  “办不到?”

  “朕不管那么多,京师那些大户肯定有存粮,粮价上涨这么快,肯定还有奸商屯积居奇。”

  崇祯直接下令,“打开京仓,向市场投放二十万石粮食,同时打击奸商,先把粮价降下来。”

  “皇上,万万不可,”毕自严突然站起来,神情严肃,“老百姓吃饭困难,微臣也很心痛,可是京仓存粮已不足百万石,还要供应边军,已经严重不足,若有意外臣万死难赎其罪。”

  “这么怎么少?”

  崇祯大吃一惊,要知道此时的京城人口有上百万,这么点粮食只够吃半年的,况且这些

  请收藏:https://m.biquge03.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